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购彩大厅Welcome官网-购彩大厅Welcome赔率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购彩大厅Welcome官网-购彩大厅Welcome赔率

来源:购彩大厅Welcome娱乐1369-01-13 17:48

  

购彩大厅Welcome官网

患“不死癌症” 的他 ,给6300位无名逝者找家******

  屋子关得严严实实。

  1月2日 ,张大勇穿着一条棉裤 、一件大棉衣,盖着厚被子 ,躺在电热毯上 ,依旧冷得发抖。

  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8岁的张大勇最近一次出门,还是三年多前由几个彪形大汉抬他下的楼 。此前,李宇春自曝患此疾病 ,后来得到控制 。但对张大勇来说,错过了救治时期,这个“不死的癌症” ,已导致他脊椎骨钙化 ,全身颈椎、双髋等30多处关节强直僵硬 ,身体怕冷,不会转头 、坐立 、行走......慢慢变成了一具“会呼吸的木乃伊” 。

  他无法出门,生活在“孤岛”中,却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他创建了中国最早 的寻人网站;他撰写出版了书籍《俺娘》……而他最为人所知的是 ,2012年夏天创建的“无名逝者数据库”网站,里面有6300多个无名遗体的信息 :山林中发现 的男性骸骨;疑似自缢 的六旬老人;全身赤裸的女性浮尸 ;死于交通事故 的无名氏……

  十年来,张大勇每天搜集这些信息 、照片,与它们相伴 ,最终让100多具无名遗体叶落归根。而他自己,在这份孤寂 的事业中,找到了活着 的意义 。

  发现躺在家里也能帮到外面的人

  “无名逝者数据库”网站保留了两百多条留言,大多类似这样的 :

  “寻找失踪 的弟弟,男 ,身高180左右,体重60公斤,1998年出生 ,2022年8月31日从武汉长江大桥跳下失联 ,望好心人帮忙留意转发。”

  “寻找沉船 的先生:我先生于2022年1月28日在钦州港区域沉船失踪 ,30岁,身高174,体重160斤左右,左手手腕处有一枚纹身,我也有同款的纹身 ,如看到可联系我拍图确认,谢谢!”

  2022年10月21日,吃完早餐后,张大勇侧躺在彩色条纹床单上 ,用右手食指点开床边的电脑 ,屏幕从蓝色瞬间变成了白色 ,进入“无名逝者数据库”网站,接着一条条关于死亡 的消息“扑面而来” 。

  刚开始看这些信息、照片 ,他也是连续好几个月寝食难安,经常做噩梦……不过,他如今已习以为常。

  每天早上,张大勇躺着吃完早餐,用电脑工作一会儿,再起床做午饭 。

  他工作和生活 的房间约十来平方米 ,进门右边有一书架 ,摆满书籍,往里有一张电脑桌,上面放着一台电脑,紧挨着那张狭长的铁木床,刚好够身高一米八五 的他躺在其中。

  因为不会自己穿衣,张大勇睡觉从不脱衣 ,但起床依旧困难重重 。他用手臂延长器,即一根1米多长带钩子的木棍勾起拖鞋 ,然后把僵直 的双脚塞进其中。因血液不流通导致发紫、发黑的双脚,干燥脱皮,像鱼鳞片一样脱落 。

  双脚套上拖鞋后,他胯部用力旋转 ,身体倾斜 ,之后双腿着地 ,两只手抓起拐杖 ,用力撑起上半身,双脚终于踩在了地面上 。

  他高兴地说 :“我起床了 !”

  张大勇记得,他生病后,第一次这样起床,花了半小时也没有成功。如今动作娴熟多了 ,十几分钟就能起来。

  他曾经能正常行走。1991年7月 ,27岁的张大勇高烧不退 ,从此瘫痪在床 。

  1997年2月的一天,距他家几十米远的瀍河桥下发现了一具女尸 ,烫发,穿一件红毛衣。那两天 ,张大勇听到电视里播一则寻人启事 ,洛宁县一夫妇吵架后 ,妻子离家出走了。丈夫描述妻子的穿戴 、发型等 ,跟母亲和弟弟转述 的桥底女尸特征一模一样 。

  家里没有电话 ,张大勇让当时在国企上班的弟弟张小勇联络那位丈夫,告诉对方联系洛阳市公安局 ,说他妻子可能被人杀害了 。一个星期后 ,张小勇再打电话过去 ,确认男人 的妻子正是该红衣女子 。

  张大勇回忆 ,他第一次发现,自己躺在家里也能帮助到外面的人。

  枕头下藏了一把剪刀

  1964年9月 ,张大勇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郊区的一个普通家庭 ,下面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父亲是某建筑公司的一名木工,常年在外 ,母亲在家务农 。张大勇从小跟着外婆在偃师市(现改为区)诸葛村长大 。

  外婆叫蔡芸芝 ,是作家魏巍笔下《我的老师》的主人公。张大勇至今记得 ,小时候,外婆教他讲对联 、猜谜语;他做错事,承认错误,外婆夸他诚实;夏天的夜晚,屋门口被打扫干净,铺上凉席 。他和外婆一起躺在凉席上,遥望满天星星 ,外婆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娓娓细述天文和天宫里的故事 。

  快乐 的童年,自他十岁起戛然而止。

  那一年,张大勇的右大腿窝疼痛 ,村医诊断其为“隅蔻”(音)发了。外婆通过村医 的指点 ,用大青盐在铁锅内炒热,装在布袋子里 ,再垫上毛巾,焐在他右大腿窝疼痛处 ,疼痛减轻 。

  1975年底 ,外婆去世后,张大勇回到洛阳市的父母身边 。上初二时,他腿窝疼痛加重 ,几乎不能走路,第一次休学住院,被诊断为一种风湿免疫性疾病。每天打消炎针、用激素药 ,却不见好转 。

  治疗了两个月 ,张大勇不得不出院 、返校。其后,因病情反复 ,他几次休学住院、出院返校,都没有落下学习,还是班里的班干部。

  1983年,上高中的张大勇第四次因病休学 ,从此没能再返回学校。医生告诉他,他患 的是强直性脊椎炎 ,但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

  张大勇考大学 、搞科研的梦想一时间化为了泡影。

  疼痛厉害时,像锤子捶他的神经,不能侧身、坐立 ,躺在床上24小时不吃不睡。等到疼痛减轻,他才能喝一点醋 ,吃几个鸡蛋大小的蔫苹果 ,又酸又涩 。

  那些日子里 ,张大勇哭泣过 、诅咒过 、绝望过,想过一死了之 。

  有一次 ,母亲王玉平发现儿子的枕头下面藏了一把剪指甲的剪刀。很长一段时间,她白天、黑夜都不敢出去,害怕儿子想不开 、做傻事。王玉平鼓励儿子 :“人有两根脊椎 ,一根 是骨骼脊椎,一根是精神脊椎。骨骼脊柱病了,精神脊椎挺起来 ,人照样可以挺拔伟岸 。”

  为了让儿子找到活下去 的勇气,王玉平鼓励他多学习,去报社看新闻,去学校旁听课 ,让他看到更远的世界 ,了解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疼痛减轻时 ,张大勇去报社的资料室,阅读全国各地报纸 ,去学校读书馆借书,甚至还做过报社的通讯员。

  妹妹张千千印象中 ,母亲对哥哥关怀备至,他 的任何情绪波动,老人都看在眼里 ,随时开导 。相比之下,她和弟弟得到关爱就少很多。

  1991年夏天 ,张大勇彻底瘫痪后,开始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的生活。他回忆,其后十年,他每天讲 的话不超过70个字。

  1996 年6月 ,父亲因病过世 ,生活的重担压在了母亲一个人身上 。

  很长一段时间,王玉平到各单位 、学校 、居民小区,收购废旧报纸 ,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一些晚报、文摘 、杂志等,用板车拖回家里给张大勇看。

  张大勇说,他估计至少阅读了10吨报纸,剪报存了3纸箱 ,从中寻找生活的意义,最终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和方向。

  狭小的屋子挤进了五十多人

  通过看报刊杂志,张大勇发现了很多奇闻逸事 ,以此编写了一本50万字的《切尼斯(Chinese 的音译)中国纪录大全》 ;他收集了很多寻人启事,大小方块 ,做成了三本“寻人相册”集,希望能去学校搞一次展览,教育孩子们不要离家出走 。

  张大勇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不少学生受武侠小说影响 ,跑出去“闯天下”,跟家里人失去了联系。他一直关注这个问题 ,希望能寻找解决方法。

  1998年5月 ,河南 的《大河报》转载了“新华社” 的一则消息:“全美失踪儿童中心”建立了美国第一家寻人网站,以帮走失 的孩子寻找其家人。张大勇看到后心想 ,这太方便了,我为什么不做中国第一家寻人网站呢 ?

  不久 ,弟弟张小勇从国企下岗 。张大勇建议弟弟先学电脑 ,再找工作 ,顺便一起做“中国第一家寻人网站”。张小勇听从了哥哥 的建议,花了一年 的时间学习计算机:去图书馆看相关的书 ,洛阳大学旁听计算机课等 。

  2001年1月,张小勇在一家网吧熬了三个通宵 ,按照哥哥的想法 ,建成了首个“中国寻人网站” ,并开通了“寻人热线” 。

  彼时,家里没有电脑,躺在床上 的张大勇没能看到这个新建的网站。一直到当年10月 ,洛阳市残联捐了一台12英寸 的电脑给他 ,摆放在房间的桌子上。张大勇侧躺在床上,看见电脑屏幕泛着白光,上面是网站的名称 ,下面一排照片,附有几行小字.....他激动万分 。

  寻人网站有“家找人” ,包括家人寻找离家出走的人、走失 的精神病患者等 ,也有“人找家”,包括帮被收容 的人员或已死亡 的无名氏寻找家等。很长一段时间,网站都 是弟弟张小勇在维护。张大勇学会使用电脑,是2009年换了第二台电脑过后 ,他才会打字 、更新网站。

  当时 的《东方今报》记者孟亮记得,张大勇那时不能翻身、下床 ,状态比现在还差,但他内心强大 ,做了不少正常人都做不到 的事情 。2004年认识张大勇后,孟亮经常去家里看望母子俩,后被对方视为亲人 。

  媒体 的接连报道,让这个在床上躺了十年的男人突然火了。一些人跑到家里来 ,跟张大勇讲述自己 的故事 ,希望他帮忙寻找亲人 。“最多 的时候,家里一次性涌进了五十多人,挤满狭小 的屋子 。”

  其后十年,张大勇的寻人网站免费帮助两百多人找到了家 。

  但没有人知道,张大勇很快陷入了抑郁 。他去看心理医生,对方说他梦想太大、太多 ,把身体压垮了 ,建议他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想做 的事情太多,好像突然之间 ,整个世界都不够我想 的。”张大勇回忆 ,他后来反思 ,学会量力而行 ,才慢慢调整了过来 。

  2007年 ,张大勇参加中国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其设计的“2008中国年神七奥运纪念标志牌” ,包含了北京奥运和“神七飞天”两个元素,获最富创意 、设计金奖 。

  央视报道了他的事迹后,广东一家企业老板联系上他,资助他去北京做了两次手术 ,把双髋、双膝置换成了钛金属人工关节 。

  他才又重新学习起床 、走路,靠着拐杖等工具 ,慢慢能做一些简单 的动作 。

  卧行中国

  今年1月2日 ,张大勇感染了新冠 ,发烧39度多。

  那两天,他没有下过床 ,吃了两颗之前备 的退烧药,饿了就喝水 ,吃点零食 。其间 ,他头痛、睡不好 ,还呕吐过一次。

  此前一个多月 ,他就谢绝了任何人来访。但两天后,他状态开始好转 ,如今已基本恢复正常 。

  去年天冷之前,深圳建辉基金会给他家里安装了管道和暖气 。相比此前 ,家里变暖和了 ,而且随时有热水。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基金会 ,以那些“帮了别人一辈子 ,现在自己面临困境”的个体行善者为资助对象。

  2006年开始 ,张大勇每个月领100多块钱低保,涨到现在每个月有600块钱 。另外,他每月还有120块钱的残疾人补贴 。但依旧维持不了家里的开支 ,网站因欠费几次被关闭。直到2017年初 ,基金会开始资助张大勇,每个月一千块钱 ,并不时去家里看望、慰问。

  “张大勇眼神清澈,笑容纯真 ,生病后出门总共不超过十次,却能利用互联网做公益事业。”建辉基金会洛阳负责人李灿学感叹。

  李灿学记得 ,有一次 ,基金会的几位女士跟他一起去看望张大勇,见对方躺在床上,双腿全 是紫黑色的,难过得哭了起来。

  张大勇却不以为然 ,告诉他们 ,现在 是他状态最好的时候。

  他的首个“中国寻人网站”成立几年后,各地寻亲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张大勇发现,“人找家”部分没有人做,更需要社会的关注,于是决定单独做这部分 ,取名为“无名逝者数据库” ,供寻亲家庭 ,以及相关单位免费查询 。

  当时,妹妹张千千对此并不赞同 ,但她觉得哥哥不容易 ,不忍心阻拦。

  为收集无名逝者的数据信息 ,张大勇给各地殡仪馆 、医院、公安局等相关单位打电话 、写信,得到 的回复寥寥 。他希望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无名逝者的大致年龄 ,体貌特征,穿着打扮,死亡原因、时间 、地点等 。

  进展不顺利,但他并不灰心 。2010年9月 ,张大勇参加“百万青年创业计划”大赛 。他收集无名逝者数据库信息 的创意 ,获一等奖,3万块钱奖金。

  第二年秋天,张大勇在妹妹、妹夫 的陪同,以及各志愿者的帮助下,躺着去了广东广州、深圳,福建......他联系 、走访了近100家卫生 、公安、民政等单位。

  回忆起那次45天 的“卧行中国”行动,张大勇说 ,他只在广州殡葬管理处搜集到了五百余条数据信息,但媒体 的跟踪报道 ,让这次行动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让更多人了解到“无名逝者”的问题 。

  不过,这次经历 ,并没有给他的妹妹和妹夫留下很好的记忆。张千千记得,她老公说,好不容易出来 ,去 的不是火葬场,就 是殡仪馆 ,还在那种地方留影!但哥哥有梦想 ,张千千希望他实现自己 的梦想。

  此前 ,有网友评论 ,让一个残疾人做这件事,显示出相关部门人性关怀的缺失 ,也体现出相关工作不扎实 。但张大勇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全国各地 的殡葬管理条例不一样 ,且这是一件冷僻 的事 ,需要有人去做,而自己可能 是最合适的人 。

  2011年8月,36岁 的张小勇突发疾病过世。

  因为无法出门,张大勇没有见到弟弟最后一面 。孟亮觉得 ,张大勇对弟弟,以及整个家庭心存愧疚 ,但他从不说出口,只 是继续努力去做有意义 的事情 。

  第二年夏天 ,“无名逝者数据库”网站正式上线 。

  “放弃 的话 ,就没有第二个人做了”

  国务院颁布 的《殡葬管理条例》明文规定 :火化遗体须凭公安机关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的医疗机构出具 的死亡证明。一些遗体因各种原因缺少“死亡证明” ,导致全国多地医院太平间 、殡仪馆积尸严重 。

  一边 是家属寻找亲人 、亲人的遗体 ;一边是公安机关难以侦破命案 ,无名逝者无法“找家” 。张大勇说,近年来,多数公安机关出具无名遗体 的死亡证明前,会在本地媒体上发布认领公告,但人口流动性大 ,很多无名逝者可能 是外地人,家属不一定能看得到信息 。

  张大勇创办 的“无名逝者数据库” ,希望补充相应的缺陷,作为全国专业性的无名逝者信息平台 ,让家属更便捷地找到遗体 。

  但十年过去了,知道此网站的人并不多 ,而收集信息跟从前一样艰难 。大部分时候,张大勇从其他网站上寻找信息 ,整理到自己的网站上 ,至今已有六千多条无名逝者信息。他偶尔接到自称 是公安民警 的电话,称想在其网站上发布无名逝者信息,但当对方知道 是他个人办的网站后 ,就都不了了之了 。

  前几年 ,因经济压力,张大勇多次想过放弃网站 ,但他内心不愿意放弃,“如果我放弃了 ,全国就没有第二个人做了 。”

  有人建议他在网站上加入殡葬广告,张大勇拒绝了,他不愿意赚死人的钱。

  即便如此 ,张大勇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 。这个又冷又偏又小众 ,甚至让读者后脊背发凉的公益项目,让至少一百多名“无名逝者”叶落归根。张大勇觉得,接到家属的感谢电话 , 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志愿者毛全红说 ,很多人活到这个年纪,会变得世俗、麻木,张大勇始终保持一颗敏感 的心 ,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她经常会忽略对方 是一个残疾人 。

  一直以来,张大勇和母亲王玉平相依为命 。约20年前,王玉平接连患上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六七年前 ,她乳腺癌复发,风湿导致她左胳膊肿胀 ,颈椎和头疼痛难忍 ,但她从不在儿子面前诉苦、抱怨,只是鼓励他 。

  王玉平偶尔偷偷打电话给孟亮 ,说家长里短。她担心自己走后 ,张大勇一个人生活太艰难 ,有时甚至嚎啕大哭。

  “她这一辈子太苦了,丈夫过世得早 ,两个儿子都没有结婚生子,一个早早过世 ,一个因病残疾 。”孟亮说。

  近几年 ,张大勇经过康复训练,可以自己起床,拄着拐杖在家里做饭 、炒菜,帮母亲熬药等 。但他依旧无法坐立 、弯腰 ,下楼梯 。

  2022年8月8日,王玉平在家里摔倒了,被送进了医院治疗。十天后,她出院 ,住进了一家老年公寓 。张千千说,因为母亲在家里不方便,老年公寓有人护理 ,而且她每天都会过去陪她聊天 。

  10月4日,王玉平突然病情加重 ,送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

  母亲最后 的日子 ,张大勇没有见到她,也没能见她最后一面 ,更没有办法去墓地里祭拜她……2022年10月21日,张大勇回忆起母亲 ,这个鼓励他寻找梦想 的女人,陪伴他大半生,如今也离开了他。

  张大勇一个人孤寂地躺在床上,默默地点开了“无名逝者数据库”。

  “这是我的梦想。”他说。

  (文中张千千为化名)

  (澎湃新闻记者 明鹊 视频编辑 吴佳颖 实习生 王佳樱 澎湃新闻)

东西问·人物丨杨念群:贯通性地理解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电 题:杨念群 :贯通性地理解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徐鹏远

  在一些学界同仁 的称呼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有时会被唤作“杨公子” 。

  这一雅号源于其名望显赫的家世 。他的父亲 是石化领域 的知名专家,母亲是北大地理学教授 ;祖父杨公庶 是留德化学博士,曾跟随张治中参与过国共和谈 ,祖母乐曼雍是同仁堂乐氏家族 的三小姐 ;外公吴鲁强是麻省理工的化学博士,外婆梁思庄是著名图书馆学家。倘若把家族 的范围再扩大一点 ,钱锺书和杨绛 的外甥女是他的大伯母,梁思成 、林徽因 是他 的舅公舅婆……当然族谱中最闪耀的两个名字,无疑还是他 的曾祖杨度和曾外祖梁启超 。

  杨念群有意与先人拉开距离,不过 ,家族基因有时还是会在他身上流露出些许痕迹 。他自幼不缺书读,不仅祖父有藏书 ,周围的邻居都是大学者 ,每家 的书房都是他 的阅览室 。在漫无边际 的阅读中,他不知不觉地培养起了对文史的嗜好。而在治学路径 的自我构建上,杨念群 的“野心”更是颇有杨、梁的气魄 。他想展现出一个全景式 的中国历史 ,贯通性地理解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的前世今生、悲喜命运 。

杨念群 。受访者供图

  重建一种“眼光向上” 的视角

  中国新闻周刊 :先请你介绍一下《“天命”如何转移 :清朝“大一统”观 的形成与实践》这部新作品的缘起。

  杨念群:以往二十年 ,大家都在谈论西方社会科学方法对中国研究 的支配性作用 ,以及社会科学如何本土化 的问题 。但我认为 ,社会科学方法既然来自西方 ,就很难在中国本土化。如果要摆脱学界“言必称希腊”的困境 ,只有一个办法,那就 是在中国历史内部重新发现一些传统遗留下来的概念,加以重新解读 ,激活其中所隐藏 的价值。

  还有一个原因 ,就 是需要反思近些年“概念史”兴起 的意义。概念史方法给我的启发是,能不能在中国经典文本中发掘一些本来习以为常的概念,把它放在历史脉络里重新解释。比如“大一统”,一般人可能仅仅把它 的内涵单纯理解为疆域广大 、人口众多 ,但实际上这是传统政治表述体系中最关键的概念,与许多其他概念密切相关,不能割裂开来单独理解 。

  中国古代强调历史处于不断循环之中,受近代西方思想影响,我们总是批判这种循环论是一种保守落后 的思维方式 ,却没有认真反思为什么中国人会这样思考问题。其实古人讲循环,不是简单地主张回到过去,而 是希望以历史经验为根据,寻找突破现实困境 的路径。

  另外 ,这本书还出于对史学界研究现状 的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史学界掀起了一股追求“眼光向下” 的热潮,突出底层民众生活与价值观 的重要性 。社会史倡导下 的乡村基层研究迅速成为主流 ,原本在历史研究版图中占优势地位的政治史反而被边缘化了。因此 ,我更关心上层政治思维的形成过程 。我试图重建一种“眼光向上”的视角 ,回到上层制度和执行者的层面去理解中国政治的运作逻辑。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 的形成与实践》

  中国新闻周刊 :近二十年左右,“何为中国”似乎成为中国史学界 的一个重要话题。你的这本书算是这个大 的潮流里的一个产物吗 ?或者说 是对学界关于“何为中国”问题讨论 的某种回应?

  杨念群:当然可归于“何为中国”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但在具体内容上并不限于对“中国”问题的讨论 ,而是想尽量有所区别。

  我一直认为 ,“中国”这个概念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出发点 。但历史上“中国”内涵不断发生变动,不太容易清晰地加以界定。我们现在把它当作一个讨论对象 ,常常 是建立在“中国”已经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之上 的,然后再从此往前推导 ,好像古人也在热衷于频繁使用这个概念 。其实对“中国”的使用 ,历朝历代均不相同 。

  比如宋明士人使用“中国” 的频率相对高一些,因为有利于和辽金元这些非华夏族群做对比 ,彰显汉人文化 的优势。但清朝相对就不太喜欢用。

  近些年学界也兴起了“从周边看中国” 的热潮,主张从邻近国家和东亚视角描述定位“中国” 。这个角度确实有它的价值和贡献 ,但我感到困惑的 是,只从外部看“中国” ,并不意味着能取代对中国内部核心历史的认识。因此,我还是主张从内部视角去观察“中国”观念 的演变,但不应局限于对“中国”本身的理解 ,而是应该把“中国”和其他概念关联起来进行考察 。

2022年12月 ,黄河壶口瀑布 。吕桂明摄

  中国新闻周刊:这本书 的前言中你提出了一个问题,“清代‘大一统’观念不但营造出清朝上层政治秩序和地方治理模式 ,而且也形塑着中国人的日常心理状态 。这种影响虽然经过晚清革命的强烈冲击 ,却至今犹存不灭。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只有‘大一统’具有如此超强的制度 、身体和心理规训能力?而其他 的思想观念却没有或者只具备相对孱弱 的规范力?”这个问题你有答案吗 ?

  杨念群:第一,中国历史传统自古就特别强调礼仪秩序 的核心规范作用 ,每个人都 是这个完整秩序的组成部分,“个人”必须融入一个统一 的组织框架里才能受到保护 ,获得某种安全感 ,“个人”价值只有源自集体行为 的逻辑才能展现出价值,这就为“大一统”观念提供了一个基本制度前提。第二,中国古代王朝通过对疆域 的扩张和维护 ,建立起了对世界 的想象 。“大一统”就 是为这个想象如何落地为实践过程而设计 的一套观念,包括理论与行动两个层次的表述和实实在在 的操作程序 。当然,除了“大一统”外 ,其他概念可能也在发挥着各自 的作用。比如“天下”也 是被频繁使用的一个概念,但它更像 是一个理想设计方案 ,或者接近一个哲学理念 ,至于到底怎么落实 ,始终众说纷纭 ,语焉不详 。第三 ,古代“大一统”观从形式上具有开疆拓土的征服气象,清朝 的“大一统”观及其实践又创造出了“多民族共同体” 的新面相 ,完全区别于以往王朝对民族关系的认识。当近代中国面临外来侵略时,“大一统”观很容易与现代民族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抵御外侮 的思想来源和动力 。

游客在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杜建坡 摄

  更关注中国历史上政治运行 的特征

  中国新闻周刊:你所涉及的历史和主题 、研究方法都 是不一样 的 。这似乎 是你 的一个特点,你 的学术轨迹和研究领域通常很难被归类。很多学者都会多向地延伸自己的研究触角,但总有一个贯穿 的学术抱负或者所谓 的“母题” 。你 的“母题” 是什么 ?

  杨念群:我理解你说的“母题” 的意思 是 ,当观察某个对象时始终会指向一个中心目标 。如果说有什么“母题”的话,那就是我更关注中国历史上政治运行 的特征 ,总是尝试把各种历史现象放到一个政治脉络里面去思考。说得更直接一点 ,我始终关心 的 是中国人是怎么成为“政治动物” 的 。

  中国人自古就好讲政治 ,甚至史书都是为了表达某种政治意图而撰写,一切社会或文化现象也都围绕政治过程展开。即使我们做社会史文化史研究 ,也要考虑其背后 的政治目的到底 是什么 ,而不能把它们切割开来单独观察 。目前的历史研究总 是人为地划分出“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类别,明显 是受到社会科学专门化训练的影响 ,其实古人不是这么观察历史 的 ,中国古人基本上把历史现象一律当作一种广义 的“政治”行为。至少“政治”作为“母题” ,具有聚拢其他“主题”的典范作用 。表现方式也 是有“实”有“虚” ,“实” 的方面指 的 是那些具体采取的行动,“虚”的方面是一些隐喻式的表达。

  真正要了解中国历史 的走势 ,不能把什么都看得太实,应该发挥想象力,更要重视那些看起来比较“虚” 的部分 。从某种角度说 ,历史 是人 的主观性表现 ,如果都做成考据那种太实 的东西,也许只能揭示历史 的表层现象,却展现不出深层结构。研究历史可以运用不同方法,从各个角度多向展开 ,但要想确定一个“母题” ,就必须适当拉长时间 ,目光不能总 是盯着一个点或一个时期,而是要寻找不同时段 的历史如何连贯创造出 的一个或数个主题,然后提供一个合理解释 。对历史贯通性的理解是把握研究“母题” 的一个基本要求。(完)

  (文图 :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购彩大厅Welcome计划机器人进入手术室,悬壶济世的时代来临?
2023-06-28
购彩大厅Welcome计划群中国最强小学生背后,有一个所有篮球少年都羡慕的老爸
2023-09-08
购彩大厅Welcome注册网哈登:只想得到公正判罚 任何结果都能接受
2024-01-28
购彩大厅Welcome开奖结果女子抱怨耳朵痛 医生从耳道中取出活飞蛾
2023-11-12
购彩大厅Welcome官方 一个招式带你改变单一收入结构
2023-06-10
购彩大厅Welcome下载app真相公布前3分钟看懂特斯拉电池
2023-10-23
购彩大厅Welcome下载 快讯!印尼总统佐科决定迁都,搬离爪哇岛
2024-03-16
购彩大厅Welcome登录火箭该如何去限制杜兰特?腾讯NBA请你来支招
2023-07-18
购彩大厅Welcome交流群点进来教你五一怎么浪
2024-03-02
购彩大厅Welcome软件中国家长花百万美元送女儿进耶鲁
2023-07-29
购彩大厅Welcome客户端下载 美公布电磁炮试射画面 能以4马赫速度拦截导弹
2023-10-23
购彩大厅Welcome登录媒体:中国须拒绝美拉我核裁军 反而亟需提升核武规模
2024-03-24
购彩大厅Welcome攻略当冬奥“风”刮到长夏三亚:与冰雪运动的“冰火渊源”
2023-09-01
购彩大厅Welcome平台欧文准三双字母哥失准 绿军22分大胜雄鹿1-0
2023-08-24
购彩大厅Welcome注册台名嘴曝有更震惊者参选
2023-10-15
购彩大厅Welcome充值杜少首轮出尽风头库里啥感受? 萌神拒跟队友争风吃醋
2023-09-23
购彩大厅Welcome玩法侨乡福清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2023-09-11
购彩大厅Welcome投注中国制造 | 贵州这座桥的施工难度超乎你想象
2023-08-11
购彩大厅Welcome漏洞 搜狐医药 | 从腋窝植入假体,内窥镜隆乳更适合黄种人
2023-07-19
购彩大厅Welcome客户端身上的黑痣也可能是癌?
2024-03-16
购彩大厅Welcome走势图不缺科幻元素 探秘中国首个火星真实模拟体验基地
2024-01-06
购彩大厅WelcomeAPP深扎牛街9年总结的买房地图
2023-07-18
购彩大厅Welcome返点中国M99重狙阿勒颇战场发威
2023-06-25
购彩大厅Welcome手机版APP林允演绎日式复古风情
2023-09-15
加载更多
购彩大厅Welcome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