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购彩大厅Welcome登录|企业百科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购彩大厅Welcome登录|企业百科

来源 :购彩大厅Welcome官方2020-11-24 17:48

  

“两耳不闻窗外事”真能读好书吗******

  近来 ,外地某中学在高一年级的寒假通知书中,希望家长“教育孩子淡化甚至摒弃春节意识 、假期意识”,言下之意 , 是希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学习,埋头苦读 。此事引发网友热议 。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两耳不闻窗外事” 的学习方式真能把书读好吗 ?中小学寒假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 的呢?

  文科老师说

  光埋头啃书本写不好高考作文

  北京丰台二中语文特级教师 陈维贤

  随着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深入,“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在刷题中”的做法越来越难以应对高考,更不利于学科素养 的提升。近几年,有些名校高考成绩退步 ,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

  当下高考无论是考查内容还 是考查方式都和现实生活密切关联 ,直面时代热点 ,引导课堂教学与日常学习有意识地关注现实热点和生活生产实践 。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要求必须全面提高学生 的学科素养,学习内容和考查要点不再仅仅 是知识 ,考查方式突出情境运用,体现了综合性 、情境化特点 。例如 ,2022年新高考Ⅰ卷有这样一道语文信息阅读题:“‘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 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北京卷的微写作题目 是:替校学生会“悦读会”拟一则招新启事 ,或者请考生选择一个核酸检测点,依据其环境特点设计两米间隔线标志 ,并写出设计理由 。这些考题联系现实生活 ,创设各种情境 ,涉及面广 ,都突出了运用考查 。

  我们再看近几年的高考大作文题 。202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的情境 、背景材料涉及围棋技艺里 的传统文化,“建团百年”奋发有为 的人物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双奥之城展示 的体育荣光 、国力发展 、个人进步等 ,都引导学生以语文 的方式关注时代热点,注重传统文化 的当代价值。另一作文题“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 ,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 的中文演讲……如此这般 ,光埋头啃书本的学生往往无话可说或者只能写些空话套话。

  新时代高考改革有三个转变 :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 ,由“解题”到“解决问题” 的转变,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 的转变 。关注现实生活,多读多思,能为更好地学习和应对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对课程学习和考试要求 的变革 ,寒假里,同学们除掌握课本内容外,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扩大视野,关注现实生活尤其时代热点 ,注重传统文化,并打通生活和自我、课本和生活、高考和现实之间 的联系 。二是广泛阅读 ,积累素材,提升思想 ,提高思维能力 。只有广泛阅读才能提高思想认知水平和思考深度。三是注重运用,由课本知识、方法 、理论等向时代热点、文化生活、课外阅读等方方面面延展 。学习课本知识要关联现实生活,通过了解时事加强思考、提升思想。关注现实要运用课本原理 、知识和方法,进而在运用中夯实基础,提高关键能力。

  “时间从来不语 ,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新时代中学生理应摒弃功利化学习,以学科思维方式关注现实生活、时代热点,多读多思。

  理科老师说

  缺乏实际生活难以打开解题思路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年级组长、生物教师 甄兆敏

  又到了放寒假的时候 。有的学校和老师提出要淡化假期意识 、增强学习意识 、弯道超车等一系列要求。如此一来 ,假期里 ,学生们只 是将学习 的地点转移到了家里 。这样的学习方式真的对吗 ?

  30多年前 ,我学生时代 的放假就 是放假 。薄薄的一本“寒假/暑假作业” ,每天很轻松地完成作业。然后 ,小伙伴们就是漫山遍野地傻玩儿或者跟着家长一起干农活儿。那个时候 ,真的很享受假期 。现在想来,学生时代的我似乎 是少学了很多知识,但 是,我并没有丧失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索世界 的欲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活动中也得到了很大锻炼 。

  也许有人说,轻松学习 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关心的 是怎么在高考中得到高分 。那好 ,我们就从高考说起 。

  在教育部发布 的《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 的通知》明确提到,2022年高考命题要优化试题呈现方式 ,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从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至今 ,高考题经历了几十年的进化 ,现在已经越来越能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了。2021年北京生物等级考试题中有一个关于“智能胰岛素”的题目 :它能够在血糖水平高 的时候提升降血糖的能力,在血糖水平低的时候降低降血糖 的能力……这个题完全超出了以往的套路,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 ,也就 是说靠“刷题”记忆解题套路 是行不通 的。要想应对高考,需要全面提升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素养。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往往是高度模式化 的 ,而实际问题 是多种多样的 。把学习只局限于教材中,必然难以面对多种多样 的实际问题 ,需要学生走入实际生活 。

  例如 ,假期里学着做个菜。学生首先得确定自己要做什么菜 ,然后思考向谁去请教 ,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在做菜之前得学会哪些技能。做好菜之后 ,学生得接受评价。得到评价和反馈之后 ,后面如何改进 。这也是现在高考想要引导学生探究 的过程,即发现问题 、查找资料和实地调查,然后解决问题,最后在实践中验证解决问题 的成果。

  那么,学生在寒假里应该做些什么呢 ?

  第一,休息和娱乐 。休息权是人 的基本权利之一 ,人要学会休息和娱乐 ,而且休息和娱乐有其积极意义。在休息和娱乐 的过程中恢复良好 的身心状态,做好进一步学习的准备 ,这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

  第二 ,做好全面发展 的规划 。学校中的学习毕竟很难满足学生各方面 的需求 ,在这个假期里,读几本平时没有时间读的书 ,学习一些平时没有时间学 的技能 ,了解一下社区 的历史或者家族的历史,学做几个菜,做些社会实践活动,干些家务活儿,提高动手能力……这些都应该 是假期生活的应有之义 ,也 是学生全面发展 的需要 。

  学生的成长是个性化 的成长 ,是全面 的成长 ,假期 是一个学生张扬个性、全面发展 的合适时间 。应该允许或鼓励学生自我规划假期时间 ,获得个性化 的全面发展 ,而不 是用无穷无尽 的作业来充斥假期 ,然后美其名曰过一个有意义 的假期 。

  德育老师说

  社会实践 是校园学习的有益补充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德育副校长 毕姗

  在科技文明欠发达 的年代 ,酷暑和寒冬往往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挑战。于是 ,极端天气时不再赶赴校园 ,学生既可以在更安全的环境下休整身心 ,农忙时节还能帮助父母完成一些农业、手工业劳作,在实践中初步认识社会 ,实现个人价值 。

  随着空调 、暖气 的普及,天气情况对人类活动 的限制越来越小 ,寒暑假学生的休整也开始拥有新的内涵 。人们发现对青少年的成长而言 ,实践活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加分项,而是大大拓展学习宽度和深化成长体验 的重要内容。在校的书本学习不免单调 ,走向社会大课堂 ,发现更活泼灵动的“生活之书”,发现和辨识“文字之书”在现实生活中的变形 、思考其中 的相似与差异,发现和体验“文字之书”之外无限丰富的世界,发现自身 的兴趣……自主和实践逐渐成为假期属性,假期作为另一种方式的学习 ,是对书本学习 的补充和深化。

  然而 ,面对孩子放假时家长仍需上班无暇照管 的现实,很多家长产生了焦虑。平日的学业之卷已经相当激烈 ,自主安排 的假期如何保障孩子的成长质量 ?一些家长难免会有多报几个辅导班、孩子既有人管又有人教 的想法。于一些老师而言 ,假期如何让学生巩固在校学习内容 ,查漏补缺 ,开学后更好地出发 ?有 的老师也难免会有让学生“摈弃假期意识”、多布置点作业 的想法 。

  家长和老师这样的担忧当然不无道理 ,帮助孩子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也是善意 。但这些考虑的误区在于,他们误解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不是一场限时比赛,没有既定 的终点需要去冲刺 。正相反 ,教育在于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 ,它的魅力在于如何引导孩子们发现和拥抱人生长跑途中 的风景或荆棘 ,如何在不同 的境遇中体验成长,获得生命的成熟与幸福 。

  因此,玩儿“疯”了 、玩儿慌了怎么办 ?要解决这样 的问题恐怕不在“玩儿”本身,而在玩儿什么 、怎么玩儿 。玩儿 是孩子的天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没有空闲时间,没有玩儿的心态 ,很难有突然 的发现和奇妙 的尝试 。因此,成人绝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反对孩子玩儿,而应该鼓励孩子去玩儿 ,带着孩子玩儿。但这种玩儿不是不管不问随孩子沉迷电子游戏 ,而 是引领孩子从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从书本走向丰富的生活。

  欣赏一场音乐剧、一次远行、参观一次博物馆 ,看看更大 的世界 ;参加一次志愿活动 ,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 的价值 ;去爸爸妈妈上班 的地方转一转 ,看看他们为了这个小家在怎样努力地奋斗与生活;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问题展开一次田野调查;走进可能去 的高校、研究所,提升自己 的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甚至 ,在安全 的前提下“打一次工” ,体会赚钱的不易,也享受创造价值 的喜悦……校园的集体学习在假期得以补充完善,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机会和权利在更自主的时间里走向广大世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做一些有意义 的尝试、看一些远方的风景 ,深入对书本学习理解 的同时 ,发现自己 、发展自己和成为自己 。

  寒假期间 ,也许家长不能时时陪伴 ,但教育不能缺席 。父母们不能将自身 的教育责任通过简单付费移交给辅导班 ,而应在持续关注和积极引导中帮助孩子学会自律 ,体验有意义的生活 。当然 ,学校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部门,更不应有鼓励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的想法 ,如果我们 的孩子不关心社会 、不关心国家、不关心他人 ,他们又如何传承中华民族仁爱之风,如何从小我走向大我 ,如何厚植家国情怀、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更何况,在当前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高考形势下 ,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 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些又岂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能实现 的呢 ?

  体育老师说

  中高考对体育锻炼有高要求

  北京汇文中学学生中心副主任兼体育教研组长 李发

  相较于“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姿态 。学习如此 ,体育锻炼也不能忽视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近年来中高考体育要求在不断提高 ,比如,未来几年中考体育成绩最多要达到70分 ,而体育纳入高考的呼声也此起彼伏。目前 ,我国39所强基计划试点 的一流高校 ,已经率先将体育纳入高考 。

  三年来 ,疫情对学生体育锻炼造成了一定影响,但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逐渐回归正轨 ,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也将逐步恢复常态 。在这个过渡期 ,学生首先要了解正确 的体育锻炼知识。比如 ,如何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运动损伤,准备活动和拉伸运动有何必要性,什么 是科学合理 的营养膳食结构 、作息生活习惯等 ,这些都 是学生应知应会 、做好体育锻炼的基础 。

  由于寒假天气比较冷,学生可以视情况选择户外锻炼或者居家锻炼,不管哪种方式 ,都应该制订科学 的锻炼计划 。其中 ,应包括明确 的锻炼目 的、具体的练习内容、运动强度(量)、间歇时间、心率范围等。比如我们学校就要求学生在假期采用“间歇式”运动进行锻炼 ,包括原地高抬腿跑 、收腹跳 、波比跳、深蹲跳等一系列内容,提高学生 的心肺功能。学生按照制订好的“组间歇”时间去完成锻炼内容 ,当心率恢复至120至140次/分时即开始下一组练习,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逐渐掌握制订锻炼计划 的能力 ,根据不同的目标安排练习内容。

  一套科学 的体育锻炼方案还要关注到身体的疲劳与恢复。运动过后,人体会产生疲劳,包括身体和心理 的疲劳,休息好有利于身体机能 的“超量恢复”,为下一次体育锻炼做好准备;如果休息不好,下一次锻炼不仅不能有效提高运动水平 ,还可能造成运动伤病 。因此,每天要保证至少8至9小时 的睡眠时间 ,避免熬夜,为机体创造一个良好 的发育环境。

  现阶段 ,可能有的学生处于“阳康”阶段 ,对此,学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体育锻炼 。在“转阴”后的一个月内,学生不要急于参与大强度运动 ,可以根据自身水平或需求进行低强度的体育活动,如瑜伽 、徒步等,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但要注意,运动时若出现咳喘、心悸等现象应及时终止,不可急于求成,要科学恢复体质 。

  良好 的习惯可能会改变我们 的人生,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体育锻炼计划一经制订,需要学生长期 、稳定地执行,如果只是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的态度,其效果会大打折扣。不难发现,当我们对某一项事物产生兴趣时 ,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良好的习惯 。体育锻炼亦是如此。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快感 、成就感 ,成绩 的提升 、动作技术 的改进等都会成为坚持下去的动因 。此外,体育锻炼还能塑造形体美 、预防疾病等,益处很多 。

购彩大厅Welcome登录

跟着他们一起追“星” 当科学家可以有多酷******

  王应睐 :科学需要人 的全部生命去探索

  王应睐(1907年-2001年),著名生物化学家 ,我国现代生物化学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他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工作 的主要组织者之一 ,1963年他担任人工合成胰岛素协作组组长 ,坚持组织一支精干的队伍 ,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人们以中国生化先驱赞誉王应睐 ,他却说:“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前所长李伯良回忆到:“有一次 ,我们把一个很好 的喜讯告诉他,他淡淡地一笑 。我们还告诉他获得了100万元 的大奖,他说‘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这 是社会 的钱 ,应该很好地对社会用,尤其对我们祖国的生化事业 。’”他曾说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去探索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戴月婷整理)

  张香桐:搞科研要有“仙人掌精神”

  张香桐(1907年-2007年) ,国际著名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新中国神经科学 的奠基人之一,国际上公认 的树突生理功能研究 的先驱者之一 ,中国针刺麻醉机制研究 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被誉为2000多年来对神经生理科学发展最有贡献的人物之一 。

  张香桐常自比仙人掌,他说 :“仙人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生长 、开花。它不怕干旱酷热 ,牢牢扎根在瘠土、砂砾中 ,坚忍不拔,生机勃勃,不时绽出艳丽芬芳的花蕾来 。我认为搞科研工作也好,搞其他任何工作也好 ,要做出成绩来 ,就要有这种‘仙人掌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一个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都可以找到他所能做和应该做 的工作 。”他自己也像仙人掌一样,有着顽强 的生命力,无论在怎样艰难 的条件下 ,都能开展工作并有所成。

  吴自良 :做科研“急不得”

  吴自良(1917年-2008年),物理冶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是新中国合金钢体系建立的开拓者,领导分离铀同位素用 的甲种分离膜 的研制 ,为原子能工业和国防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1980年已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的吴自良 ,仍继续着自己 的科研事业,他的学生谢晓明和陈廷国在高温超导体微结构实验中收获了漂亮 的结果,大家都急不可耐 ,想要先发表一篇文章。吴自良却笑着回复 :科研成果从习题变成论文,还需要一个过程。没想到 ,这个过程长达几个月。1989年文章才终于发表 。多年后,已成为本领域顶尖专家 的学生无比佩服老师当年 的治学精神 。截至2021年7月 ,这篇论文已经被国际学界引用多达178次 ,是当之无愧 的高被引经典研究成果。

  黄耀曾 :做研究要有三个口袋

  黄耀曾(1912年-2002年) ,中国金属有机化学 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他 的工作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贡献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和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 。

  黄耀曾经常对身边 的同事和学生说:“做研究要有三个口袋,一 是基础研究;二是应用研究;三 是人才培养 。”黄先生治学严谨 ,为人和蔼可亲 ,他对研究生循循善诱,时常以亲身 的经历和科研体会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他培养的学生总数不多 ,部分学生如周其林、谢作伟、唐勇等近年当选科学院院士,部分学生成为知名企业家 。黄先生曾在诗中深情地写道 :“心血甘抛铺作路,好教后学步青云 。”

  你眼中 的“酷”是什么?

  站在万众瞩目 的舞台中央,听着掌声响起来或许 是一种;在国际赛场上披荆斩棘、争金夺银或许也是一种……而在中国科学院一群青年科学家 的眼中,“酷”还可以是功成不必在我, 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是国有所需必有所应,是研制的“星船弹箭”发射升空闪耀苍穹 , 是身处暗夜却依然能化为星光照亮前路,是愿意一辈子守在微观的世界里探索未知的广袤……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 ,涵养优良学风 ,营造创新氛围。在2023年新春到来之际,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哔哩哔哩共同推出“中国青年说·科学家精神”特别节目,首期邀请了四位不同领域的青年科学家 ,回望科学长河中星光闪耀 的时刻 ,眺望远方 的精神家园 。在他们的讲述里,科学家精神化为万千载体融进了日常, 是星空中熠熠闪光 的名字 ,也是实验室里泛黄的笔记本 ,是雕刻在必经之路上 的所训 ,也 是手中研究了几十年 的RNA分子……

  观星 :学霸眼中 的超级学霸

  很少有人知道,就在我们熟悉的星空之中,有不少以中国科学家名字命名 的小行星 ,它们在既定轨道上遨游,永远闪耀苍穹。这其中 ,有张香桐 、王应睐两个名字 ,它们就是此次节目中青年科学家要追的两颗“星”。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李毅说 ,在实验室休息间隙,他们会聚在一起聊这些闪亮 的名字 ,讲讲老一代科学家年轻时的传奇故事。在这群年轻学霸 的心里,也有着各自 的学术“偶像” 。

  因为留过学,李毅格外关注“先生们年轻时掀起来 的‘归国潮’” 。

  “新中国刚成立时 ,有的先生放弃了优渥的薪资 ,排除万难归来,也不求青史留名。他们中有的需要辗转万里绕道数个国家 ,有 的需要借学术会议之名才能脱身 。”李毅 的“学术偶像”——我国脑科学 的奠基人张香桐先生便 是其中之一 。

  那一年 ,面对一些发达国家的封锁,张香桐留下多年存款和大量藏书 ,先去丹麦哥本哈根做学术报告 ,再转道芬兰 ,滞留大半年 的时间才等到去苏联的签证,后来经列宁格勒(现为圣彼得堡)才顺利归国。

  李毅觉得,当时张先生抛开所有的“身外之物”毅然回国的样子很酷,“他的个人用品只带回了一台打字机 ,一件风雨衣,但神奇的 是 ,在友人的帮助下各种先进的电生理实验设备却带回了六大箱 ,这为当时在一穷二白环境里开创中国脑研究的天地注入了强心剂 。”

  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苟兰涛 的手机相册里,珍藏着老科学家王应睐先生30多岁时在剑桥大学做生物化学实验 的一张照片 ,“每次想起王先生出国留学做生化研究 的初衷,我都会感动 。”

  苟兰涛不止一次地查阅资料了解过当年的细节:“王应睐先生刚开始研究的 是工业化学,直到22岁毕业留校任教不久得了肺结核。他发现,很多基层百姓都和他一样得过这个病,死亡率很高 ,当时王先生就下定决心放弃工业化学,改学生化 。”

  “于 是10多年后 ,王应睐成为我国第一位英国剑桥大学生化博士 ,如愿归国开启了科研生命的黄金时代,布局了新中国的生化研究 ,成就了新中国最著名 的一项生命科学成就——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苟兰涛提起这项成就时,眼睛里闪着光芒 。

  他从书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泛黄发旧 的笔记本 ,封皮用牛油纸装订着 ,上面简单用钢笔手写着“胰岛素化学合成资料”九个小字 。当苟兰涛在展览馆里发现它时感觉“如获至宝”,“可太珍贵了 ,这可是牛胰岛素合成 的第一手资料 !”

  “很难想象在新中国百废待兴 的时候,王先生能让我国的生化学科‘跳级’式成长,取得震惊世人的成就 !”透过时光在实验记录本上留下斑驳泛黄 的印迹,年轻 的科学家们看到了何为“勇攀高峰 、敢为人先” 的“创新精神”。

  先生们的“酷”又不止于此。在载入史册的成就背后,老一代科学家们选择了“隐身”。

  “在牛胰岛素合成相关的奖状和论文成果里,我们竟然找不到王先生的名字,众所周知,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重大科研攻关中 ,王应睐 是协作组组长 。但他始终坚持不在任何一篇相关论文中署名。”苟兰涛记得曾听自己 的老师们说过,“王先生经常教导学生们 ,科学家需要相互合作 、相互协作解决科学问题,不能为了名和利去做科研 。”

  “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是许多科学家的专属精神气质 ,这种精神气化为了王应睐常提的“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去探索”,化为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吴自良口中 的“国家 的需要就是我研究 的方向”,成为每一个上海微系统所人 的精神基因和人生格言 。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授予了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吴自良 是上海市唯一 的受勋人员 。在荣誉面前 ,吴自良表示功劳属于大家 。他把奖状复印后分发给每一位参研人员 ,最后把重达1斤的金质奖章交给研究所。

  追星 :一场跨时空 的对话

  即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青年科学家黄海丰经常和同事们谈论起1958年所内开展的那场“三天三夜大讨论” 。

  彼时,为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 ,时任有机所党支部书记 、副所长的边伯明同志和时任上海分院办事处主任 的王仲良同志,组织有机所 的科研骨干开展了著名的“三天三夜大讨论” ,以此明确认识 、统一思想,引导科研人员以国家利益为重 。

  随后 ,我国有机氟化学 的先驱者之一黄耀曾带领黄维垣、袁承业、徐维铧 、丁宏勋、刘铸晋等全所三分之二科研人员 ,放弃了自己已耕耘多年的钟爱领域 ,毅然接受“两弹一星”有关任务,从事国防先进材料研究。

  事实上 ,黄耀曾多次按国家需要转换研究方向。在接到高能炸药研制任务之前 ,他已经开始了对金霉素全合成的深入研究 ,并积累了大量宝贵数据 。用黄耀曾自己的话讲 ,突然让他放弃手上的研究 ,“就好像死了一个儿子”。正是忍着这份痛 ,黄耀曾全力以赴 ,经过3年多 的不断探索所研制 的高能炸药通过层层严格筛选 ,最终在核武器上得到实际应用。

  在一次全院大会上 ,钱三强紧紧抱住黄耀曾,激动地说:“感谢有机所 的工作,使我国原子弹 的爆炸提前了一年。”

  “在黄耀曾先生高能炸药 的研究基础上,我们继续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新一代高能炸药 的研制 。每当研究中遇到‘急难险重’的难题,特别是在做那些具有极高爆炸危险 的高能炸药合成等实验时 ,我总会想到那场三天三夜 的大讨论,想起黄先生等老一代科学家 的精神境界,激励着我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 。”2022年秋天 ,在上海有机所举办 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暨“黄耀曾攻关突击队”授旗仪式上 ,黄海丰作为攻关突击队所在的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表态道 :“我们必将接过先辈们的旗帜 ,不辱使命 ,全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为满足国家需求、建设国防事业贡献出我们有机所人的力量!”

  对这些青年科学家们来说 ,“追星”的方式大都与科研攻关有关 ,在对科学的探索中与老一辈进行“跨时空的交谈”,用实际行动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 ,用奋斗用成果让自己 的表态“掷地有声” 。

  在李毅的办公桌里 ,珍藏着一本《脑研究的崎岖道路》 ,扉页里有作者张香桐的亲笔签名。书中 ,张香桐记载了不少研究成果和心路历程 。

  这本书读久了,李毅仿佛亲眼看到这样 的场景 :张先生即便年近六旬 ,但为了取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却依然“以身试针” ,在身上扎了数十根针长达一个多小时 ;李毅也好像亲耳听到那段经典对话一样 :张先生的保姆问他“为什么要自讨苦吃” ,张先生笑着说:“以我一人之痛 ,可能使天下人无痛 ,不 是很好吗 ?”

  李毅还记得自己初到研究所时 ,总能看到或听到张先生 的这句名言 ,“刚开始心里觉得这是一句‘大话’,因为疼痛研究到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攻克。”但深入了解实验 的前因后果之后,李毅深感震撼 。

  他也开始尝试给自己针灸,感受到 的是“轻微的刺痛” ,复杂 的感受在于运针 ,他记得书里清晰的字眼描述:“在运针 的时候需要捻 ,是一种酸 、麻 、痛、胀,这样一种非常复杂 的感受 。”他经常想象张先生在手术台上经历60根针 的运针后叠加在一起 的那种酸麻痛胀 ,也经常想象张先生在实验室里解析成功针灸麻醉镇痛机理 的那份喜悦。

  如今 ,李毅仍在延续着张先生关于感觉和运动的部分研究工作 ,“当了解张先生的故事后,研究 的信念和使命感更强了。”

  “先生们几十年前铺下的路,我们还在一步步往前走 ,解决一个个科学问题 。”苟兰涛时常觉得幸运,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遇到了想一直研究 的方向——核糖核酸(又称RNA分子) ,“王应睐先生和其他老科学家一起,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随后王先生还提出了未来关于核糖核酸的研究方向 ,很荣幸如今自己还能以RNA分子为研究对象 ,继续深入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传承:有先生引路便有后生可畏

  这些青年科学家在提起老一代科学家时 ,似乎很少用“前辈”这样 的称呼,更习惯用“先生”“老师”“教授”这样 的字眼 。他们形容这 是“习惯” ,“科学不需要论资排辈,探索之路永无止境,有先生引路 ,便有后生可畏。”

  党 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教育 、科技、人才三大战略放在一起统筹部署 、集中表达 :必须坚持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人才 是第一资源 、创新 是第一动力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黄耀曾 是化学界有名 的诗人。他 的诗作中有这样的诗句:“心血甘抛铺作路 ,好教后学步青云。”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 ,育人都被视为科学家最重要 的工作之一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浩记得 ,吴自良先生曾带领科研团队,进行了一项代号为“真空阀门” 的研制工作,当时 的研究团队非常年轻 ,平均年龄也就30岁左右,“无论是我们 的前所长邹世昌院士 ,还 是所里现在经常能碰到 的老师 ,当时都在吴先生 的研究组里,那时候都才20多岁 。”

  来自各方 的60多名科研人员不过30岁上下 ,他们没有参考资料 ,也没有对外信息,连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极为匮乏,因为整个国家都处在“三年困难时期”,但是这个年轻 的群体日夜鏖战 ,在吴自良 的率领下于一片空白之中奋力探索 。

  代号为“真空阀门”的工作就 是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安装心脏 。所谓原子弹的心脏是什么呢? 是一种叫作甲种分离膜的核心原件。这个原件可以将铀235和铀238这一对同位素分开,提炼出高浓度的用于发生核裂变反应 的铀235 ,所以它被称之为原子弹的心脏。吴自良团队卓著 的科研成果使得我国成为掌握这项技术的第三个国家,另外两个国家 是美国和苏联。

  后来钱三强评判说,吴自良团队 的甲种分离膜比美国和苏联 的还要纯 。言下之意 是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因为吴自良等科学家的贡献而有着一颗更为强劲的“心脏”。

  如今 ,李浩所在的团队仍延续着吴先生的研究 。“我们现任的所长(谢晓明)是吴先生亲传 的学生,他做事 的风格、写论文的风格也和吴先生很像, 是出了名 的细致严格,小到标点符号 ,大到篇章逻辑,都会认真审阅,逐句推敲。”李浩说,严师出高徒,正是老一代科学家们的言传身教 ,才不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科技人才在各自 的工作舞台上发光发热。

  时移势易,但精神一脉相传。在这些青年科学家眼中,目前手里所做的科学研究依然 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他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在传承并弘扬老一代科学家 的荣光 。

  在苟兰涛看来 ,RNA分子本身就 是非常酷 的研究对象,“在我们身体中,编码蛋白质 的这些基因 ,只占到基因组的2% ,其他98%非编码区域都 是一些暗物质 ,而各种类型的RNA分子是暗物质 的重要产物,但它们 的功能却不是完全清楚,很值得继续研究下去 。”

  而对黄海丰来说 ,“星船弹箭”都 是他的研究方向, 是拓展无限可能的舞台 ,“星就是卫星 ,还有飞船 、导弹 、火箭。最近我们就研究出了可以应用在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舱 的绿色无毒单元液体推进剂,未来大有可为。”

  李浩目前正在研究超导单光子探测器,他们研制的探测器的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不久前所研发的上百个器件也在光量子计算上得到了应用。而让李浩觉得最酷 的事情就是 ,“把我们真正自己做的东西,用到国内量子信息技术 的发展上。”

  最近,李毅所在的研究团队则忙着绘制大脑 的地图 ,“我们知道大脑有860亿个神经元 ,即使 是一个脑区绘制出来都会像森林一样 。再经过10年左右 ,这些研究成果也许就可以大规模地应用到临床 ,例如能够帮助那些瘫痪 的病人重新站立甚至行走 。”

  李毅很高兴地看到 ,一些突破性的科学成就背后 ,有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他们中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能“挑大梁” ,“比如最早出来 的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 ,就是我们所培养 的博士研究生刘真参与主要研制的 ,当时他们在一个偏僻的小岛上 ,用比较短 的时间就攻克了这个国际难题 ,这难道不酷吗?”

  科技星光 ,熠熠生辉。百年信仰,永世传唱。

  这群喜欢仰望星空的青年科学家们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年轻的科学界新星出现 ,不断用科研成果璀璨未来 、惊艳世界 。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戴月婷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 :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购彩大厅Welcome手机版秦岭别墅拆除后支脉骊山又被曝现别墅群 官方回应
2023-12-22
购彩大厅Welcome官网 寡姐嘲讽绿巨人胆小如鼠 惊奇队长忆初吻经历
2023-10-29
购彩大厅Welcome赔率华银(天鹅湖)国际生态城
2024-03-04
购彩大厅Welcome手机版APP1V1抖肩三分杀死比赛! 勇火战最佳男主库里
2023-08-20
购彩大厅Welcome登录普林斯成灰熊篮球运营副总裁 他曾帮活塞夺得总冠军
2024-01-04
购彩大厅Welcome规则青蒿素出现耐药挑战,抗疟不再有效?
2023-12-21
购彩大厅Welcome娱乐更多千元护肤彩妆都免费领
2023-11-14
购彩大厅Welcome开户2.0T带四驱,这奥迪又降2万,人称平价小A7,终于火了!
2023-12-10
购彩大厅Welcome邀请码开年稳经济地方观察:政策礼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3-12-03
购彩大厅Welcome代理想要拿到投资那么难吗
2023-11-28
购彩大厅Welcome骗局杀滴滴司机学生被诊患抑郁症 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
2024-02-22
购彩大厅Welcome充值赴韩“低价团”引发纠纷多 中使馆吁游客谨慎选择
2023-10-02
购彩大厅Welcome官方网站王健林宣布万达重返足球圈 立足青训
2023-09-28
购彩大厅WelcomeAPP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负责人就《“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答记者问
2023-05-24
购彩大厅Welcome技巧艺术怎样改变黄土高坡小村庄
2024-01-25
购彩大厅Welcome网投预防头发变白一秘方搞定
2023-05-12
购彩大厅Welcome返点许志安,为什么背着郑秀文爱别人
2023-12-30
购彩大厅Welcome客户端下载乐高迷你剧场乐高积木新玩法!一起“趣”拼畅游乐高玩具海洋
2023-11-06
购彩大厅Welcome官网平台海南假宫颈癌疫苗后续:涉事医院主要负责人已被停职
2023-10-09
购彩大厅Welcome下载app 4车型供选 曝广汽丰田全新雷凌部分配置
2023-09-23
购彩大厅Welcome网址美将发射碳观测卫星 完善气候变化预测
2023-07-15
购彩大厅Welcomeapp下载情陷于诺,总裁的兼职太太
2024-02-24
购彩大厅Welcome官网网址全力一搏“雪游龙”
2024-01-21
购彩大厅Welcome平台朝阳学校文化节启动 年底将进行集中评审
2024-01-04
加载更多
购彩大厅Welcome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