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购彩大厅Welcome官方网站-购彩大厅Welcome赔率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购彩大厅Welcome官方网站-购彩大厅Welcome赔率

来源 :购彩大厅Welcome计划2023-11-18 17:48

  

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读书者说】

  作者: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当我跟随演员们 的脚步缓缓走进沧浪亭的那一刻 ,忽然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恍惚感 ,不知道 是自己走进了历史 ,还 是历史来到了现实 。感谢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 ,它让以往案头密密麻麻 的文字符号还原为眼前鲜活亮丽 的风景。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苗怀明 译注 中华书局 苗怀明提供

  一部非常纯粹的文学经典

  到底 是身处2019年11月15日观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的这个晚上还 是1780年中秋节沈复 、芸娘坐在沧浪亭乘凉的那个月夜并不重要 ,因为这样的场景几百年来每天都可能发生,可以发生在乾隆年间苏州 的沧浪亭,可以发生在光绪年间南京 的莫愁湖,可以发生在民国时期杭州的西湖,自然也可以发生在当下扬州 的五亭桥 。

  这是一对刚结婚半年多的小夫妻 ,正享受着新婚带来 的甜蜜,男的叫沈复,女的叫芸娘。虽然已到中秋 ,姑苏一带还有些闷热,他们在傍晚时分登上沧浪亭乘凉,先是欣赏夕阳西下 ,再细品皓月当空 ,或向外眺望,或坐下闲聊,一切都 是那么自然 。不需要去发朋友圈 ,也不需要刻意拍视频 ,因为这不值得显摆 ,不过 是二人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

  在忙忙碌碌、天天急着上班打卡 的现代人看来 ,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更多出现在影视剧里 ,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和自己 的生活有着太远的距离 ,即便 是利用假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去一次沧浪亭 ,也不过走马观花 ,无法体会沈复、芸娘夫妻 的那份闲适和恬淡 。对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我们来说,生活就是生活 ,艺术则是艺术,但是对这对小夫妻来说 ,生活就 是艺术 ,艺术就是生活,两者并没有明显 的界限,这不仅仅体现为沧浪亭 的中秋赏月 。

书写日常生活 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剧照 苗怀明提供

  翻开全书,所写不过儿女情长,家长里短 ,这样一部书何以能成为文学经典 ?

   的确 ,从表面来看,这可以说是一部条件并不具备的经典名著 ,或者可以说是一部非典型名著 。

  之所以这样说 , 是因为它有一些先天不利的因素 ,比如说作者沈复,他虽然有较高 的文化修养,但并没有得到过功名 ,在那个时代,这就决定了他身份的卑微,没有青史留名 的机会 ,整天为生计而奔波,他开过字画店 ,做过幕僚,还到广东贩卖过货物 ,活得相当艰难 。他的生平事迹别说现在无从知晓 ,就是在当时 ,也没多少人关心和知道 。

  再看《浮生六记》这部书 ,虽然写得颇为用心 ,但别说刊刻 ,就连最起码的流传都做不到。沈复去世多年之后,都没有人知道这部书的存在 ,更不用说记载和评论了。如果不是杨引传这位有心人在冷摊上偶然得到书稿 ,并将其刊印出来,我们今天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世间竟然还有这么一部奇书。

  但就 是这么一部篇幅不大的书稿 ,被发现 的时候竟残缺不全,全书不过六卷 ,还遗失了最后两卷。

  《浮生六记》能残存下来 ,已经算 是万幸了,甚至可以说是偶然,怎么也和文学经典画不上等号 ,两者之间似乎有着太过遥远的距离,估计当时在写作时,沈复也不敢有这样 的奢想 。

  奇迹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发生了,光绪三年(1877),杨引传将残存三分之二 的《浮生六记》和另外三部笔记著作即《镜亭轶事》《天山清辨》《闻见杂录》一起收入《独悟庵丛抄》刊行。刚一面世 ,《浮生六记》便一枝独秀 ,大受欢迎 ,迅速风行海内外 ,书坊争相刊印,到当下各类版本至少有200种 ,而《独悟庵丛抄》所收的另三部笔记则一直无人提及 。如果将四部书 的合刊看作 是一场竞争的话,《浮生六记》完胜。

  伴随着《浮生六记》 的一纸风行 ,它陆续被各类作品集收录 ,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被拍成电影 ,改编为舞台剧,被翻译成多种外文,并出现专门 的研究著作 ,这些通常 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经典的指标 ,不到一个世纪 的时间 ,《浮生六记》都具备了。

  这是一部非常纯粹 的文学经典,不靠作者的名气 ,不靠书商的宣传 ,靠的是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看起来有些偶然,实则又是必然 。

  平淡生活中最为真实的美

  那么,这本书的魅力究竟何在?全书篇幅不长 ,并没有展现宽广 的生活面 ,也没有传奇故事和戏剧冲突,写的不过 是一对夫妻 的日常生活 ,而且是那种很私人化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我们也正在经历着 ,日复一日,好像没什么可说 的,究竟是里面 的什么东西打动了我们 ?

  答案说简单也简单 ,说复杂也复杂,《浮生六记》 的魅力就来自它的平淡,这种平淡既是指内容 ,也是指风格 ,平淡并不一定非要和单调乏味画等号,它 是一种美 ,一种最为真实的美,只 是不少人未能感悟到而已。通过《浮生六记》可以领略这一点 ,我们由此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得到人生的启迪。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 ,可以拿《浮生六记》与《红楼梦》做个比较,这部书曾被誉为“小红楼”,可见不少读者意识到两书之间 的相似性 。

  说起来也巧 ,曹雪芹去世的时间是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 ,第二年,沈复和芸娘相继出生,这似乎构成了一种人生 的接力 ,这种接力还表现在创作上 。《浮生六记》虽然人物 、内容、情节与《红楼梦》差别很大,但其内在精神则是相通 的 。不妨将《浮生六记》视作《红楼梦》 的一部特殊续书。

  二百多年来 ,《红楼梦》读者的内心里一直有个遗憾,那就 是宝黛 的爱情没有走向婚姻,因黛玉的早逝而人为中断 。假如两人一起牵手走进婚姻殿堂,那该会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结局呢 ?

  让我们按照生活自身 的逻辑完成这个假设。笔者曾写过《宝黛结合又如何》一文 ,大致的内容是:假如宝黛结合 ,短暂 的蜜月期之后,就 是生儿育女。孩子的陆续降生意味着贾宝玉、林黛玉告别青春时光 ,步入成年时代 。随着孩子长大,不管贾宝玉有多么不情愿,人生的列车必定会将他送到父亲贾政的位置上。同样 ,面对孩子 的吃喝拉撒,林黛玉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再去多愁善感 ,一个合格的母亲不可能在孩子成长的时候缺席,柴米油盐注定会成为她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

  于 是,贾宝玉 、林黛玉顺理成章地成为新 的贾政、王夫人 ,这意味着往日生活 的一去不复返,再也不能肩扛花锄去葬花,再也不能躺在奶奶怀里打滚 ,再也不能去吃女孩嘴上 的胭脂 。一切年少轻狂已成陈年往事,面对着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打着世俗和利益 的各种盘算 ,不再有诗和远方,只有永远都处理不完 的日常琐事 。

  再过若干年 ,宝黛二人又会坐在贾代善 、贾母的座位上 ,他们和他们的孩子们注定会将家族年轻人一代代成长的经历再次重演一遍 ,人生就 是这样不断循环往复 。

  问题在于 ,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局吗 ?

  答案恐怕 是否定 的 ,这未必就是我们想要 的生活,自然更不 是曹雪芹期待 的人生。曹雪芹是位理想主义者,尽管家族败落 ,生活困顿,但仍然保有一份梦想 ,在困苦的人生中给自己 ,也给读者一点亮色,让大家不要活得太世俗。因此,林黛玉必须早早去世 ,她不能嫁给贾宝玉 。随着贾宝玉、林黛玉年龄的增大 ,婚姻的选择也变得无可逃避。于是在他们成人之前 ,曹雪芹残忍 的拉上了大幕 。

  老实说 ,笔者的这篇文章写得有些过于感伤和悲观,未能直面日复一日 、高度重复的日常生活。《浮生六记》实际上延续了这个话题,却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一个更符合生活逻辑的答案 。

  可以把沈复和芸娘的婚姻视作宝黛结合的现实版。两人十三岁订婚,十八岁成亲 ,说不上青梅竹马,却也称得上 是情投意合。虽然他们的家世不如宝黛显赫 ,但四人秉性相近,都 是属于聪俊灵秀的那种人,也就是《红楼梦》第二回里所说 的正邪交赋 。生在公侯富贵之家 ,就 是情痴情种 ;长于诗书清贫之族 ,就是逸士高人。前者是宝黛 ,后者是沈复、芸娘 。

  从今天 的视角来看,十八岁结婚 ,意味着青春期 的过早结束和成人世界的提前到来,这是曹雪芹不愿意面对 的 。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实际情况并不像曹雪芹担心的那样乏味 ,沈复 、芸娘成亲后,生活确实平平淡淡,不外乎柴米油盐 ,但两人过得有滋有味 ,非常投入 。两人或沧浪亭乘凉,或泛舟太湖 ,或改扮装束出去招摇,尽管这样 的日子并不算多。居家 的时候,两人因陋就简,把庭院 、居室收拾得整洁雅致 。

  这样的生活其实也是我们的生活 ,何以沈复夫妇过得如此开心?关键在心态不同。沈复 、芸娘用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每一天 ,努力发现生活中 的情趣,本来就没有过多过大 的奢想,小小的收获都能有一份欣喜 。如果把目标定得过多过大,满足 的日子注定大大少于不满足的日子,正如人们常说 的 ,人生在世 ,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这并非自我麻醉 的阿Q精神,而 是一种正确对待生活 的态度,再说即便每天愁眉苦脸 ,日子就会因此而改变吗 ?

  这就 是《浮生六记》给读者留下的启示。每个人都渴望成功 ,渴望奇迹,但绝大多数人 的生活注定平平淡淡 ,努力过好每一天,发现生活中 的情趣和快乐,也许这才 是正确 的人生态度。从这一点来说 ,曹雪芹 的担心有些多余,宝黛 的家庭条件比沈复夫妇优越很多 ,他们结合之后,生活未必就那么单调,也许比沈复更加丰富多彩 ,至少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 。相信读者从《浮生六记》获得 的共鸣比《红楼梦》更多,毕竟沈复夫妇的生活离我们更近,他们的生活就 是我们 的生活。

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俞平伯《题沈复山水画》 苗怀明提供

书写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再读《浮生六记》

《独悟庵丛抄》本《浮生六记》 苗怀明提供

  乐观又平凡 的人生态度

  《红楼梦》没有写到宝黛的结合 ,以悲剧而告终。《浮生六记》虽然写到了沈复、芸娘 的婚姻生活 ,也仍以悲剧而告终 。两者同样 是悲剧,但内涵却各有不同 。贾宝玉的出家是要告别往日 的生活 ,而沈复撰写《浮生六记》则是记下自己对往日生活 的留恋 。平平淡淡 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也许充满烦恼 ,一旦这种生活因家庭变故或其他原因而中断,马上就变得无比珍贵。人不能总 是生活在记忆中,珍惜已经拥有 的一切,随遇而安,这也许 是《浮生六记》给我们 的第二个启示。

  全书所写 ,不管是欢乐还是悲伤,一切都那么平凡普通 ,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 。惟其平凡普通,作者才不需要装腔作势,不必矫揉造作,对那些厌倦了说教训斥 、读腻了高头讲章的读者来说 ,感同身受,从书中可以看到自己,从而引起强烈共鸣。真情实感 ,平淡自然,这就 是《浮生六记》最大 的特点,也是它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 。

  转眼二百多年过去,尽管我们使用了手机、电脑 ,尽管地球已经变成了村庄,但我们并未走出《浮生六记》的时代 ,沈复、芸娘追求 的幸福我们仍在追求 ,他们遇到 的烦恼仍在困扰着我们 ,书中 的事情昨天发生在沈复夫妇身上 ,今天也同样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这本书的价值因岁月的积淀而变得更为丰富多元 。

  探讨这个话题可以从一个假设开始,假如沈复 、芸娘生活在当下 ,他们 的人生悲剧可以避免吗?只要认真阅读作品就可以知道 ,他们的悲剧在当下照样可能发生。芸娘的病逝固然与家境贫困、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有关 ,但问题在于 ,假如她生 的是无药可治 的绝症 ,即便再好 的医疗条件也没用,任何时代都会有悲剧 的发生 ,不能把什么悲剧都甩锅给封建礼教,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推卸责任 。

  沈复夫妇生活的困顿固然与父母有关 ,父亲将他们逐出家门,这 是他们不幸 的开始。这种家庭 的不和谐现在照样存在 ,不能都归结为封建礼教 。沈复父亲做事比较粗暴武断,这是不可否认 的 ,但沈复夫妇自身难道就没有问题吗?沈复作为儿子 ,没有处理好与父母、弟弟 的关系 ,作为丈夫不能保护生病 的妻子 ,作为父亲不能给两个孩子幸福安宁 的生活 ,板子不能都打到父亲身上 ,老人即便有过错,也负不了这么多责任,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宽容开明 ,宽容开明只能作为一种运气,可遇而不可求 。作为儿媳的芸娘多管闲事,做事莽撞 ,恐怕就不能仅仅用天真来辩解,毕竟都 是成年人了,毕竟也 是孩子 的母亲了,处理好与公婆的关系无论 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

  芸娘的美丽、聪慧和善良给读者留下极为深刻 的印象,大家为她的不幸感到同情和惋惜,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她 的另一面 ,那就 是幼稚、天真,作为成年人,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夸赞 的优点 ,做事欠考虑 ,把本来应该和谐的家庭关系弄得一团糟 ,人不能永远停留在天真阶段。假如宝黛结合的话,大概率也会遇到这样 的问题,而且问题只会更棘手 ,贾府 的生活远比沈家要复杂 ,如果发生冲突,矛盾只会更加激烈 。

  芸娘 是全书中最让读者牵挂的人物,她之所以如此可爱迷人,固然是出自其个人 的禀赋,但不能不说她 是因作者沈复而美丽 。 是作者可贵 的开明、包容和爱心 ,给她提供了展现美丽人生的舞台,并将这些美好瞬间用文字记录下来 ,尽管这个舞台实在太小了。可以想象 ,如果换成一个俗不可耐的男人,比如《红楼梦》里的贾赦 、贾珍之类 ,芸娘还能有这些逸闻趣事吗 ?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妻子 的命运几乎完全掌握在丈夫手里。有什么样的丈夫,就会有什么样 的妻子。是沈复培养和塑造了一位可爱迷人的妻子。当然这样 的培养 、塑造也付出了沉重 的代价 ,芸娘自身性格及为人处世 的缺陷给自己同样也给丈夫带来了很多麻烦。

  书中 的沈复是一位有才气、有个性的文人形象,相信这也是他有意留给后人的自画像 。他虽然社会地位不高,生活困顿,但依然保持着难得的自尊,苦中作乐,享受人生,享受生活 ,即便 是在借钱回家 的路上,也要顺道到虞山一游,这种乐观旷达 的人生态度难能可贵,对每个有着类似不幸遭遇 的读者都是一种安慰和启发。《浮生六记》虽然写了不少人生 的苦楚和无奈,但字里行间丝毫找不到那种毫无节制 的宣泄和哀怨 ,而且作者的享乐也不是醉生梦死 ,自甘堕落的那种 。他不仅热爱生活,而且懂得如何生活 ,尽管生活贫寒 ,但充实而有趣 。看看他讲盆景 、家居的那些文字 ,就可以知道 ,他绝非泛泛而谈,而 是一位真正的行家里手 。从摹写山川风景的那些文字 ,可见其独到的鉴赏眼光,他不喜欢苏州 的狮子林 ,不喜欢扬州 的五亭桥,不喜欢南昌的滕王阁 ,但并非故意在唱反调,而是能讲出一番道理 ,给人以启发 。

  如果生活在当下 ,具备这样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相信沈复不至于沦落到没饭可吃 的程度 ,他可能 是位大学教授 ,可能 是位园林专家 ,也可能是位成功的商人。这并不是说 ,现在就一定比那时好 ,但最起码实现人生的机会及评判成败 的标准要相对多元一些,人生舞台相对要大一些。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二百多年间 ,这个世界发生了太多太大的变化。沈复笔下的苏州、扬州、杭州、广州、荆州 ,地名还是原来 的地名,位置还在原来的位置 ,沧浪亭至今依然游人如织。但有了一部《浮生六记》之后,一切发生了改变,往日的风景又多了一层内涵和魅力 ,这不 是眼睛能看到 的 ,需要用心去体会 。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11版)

购彩大厅Welcome官方网站

东西问丨李庚香:黄河文明缘何独一无二 ?******

  中新社郑州2月1日电 题:黄河文明缘何独一无二?

  作者 李庚香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研究员 、博士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站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的高度,可以从黄河文化、黄河文明中看到 ,中华文明走过了从河图洛书到礼乐文明再到礼法文明既一脉相承又一波三折(包括转换、转移 、转型)的历程。

  如何认识从黄河文化到黄河文明的跃迁?

  《汉书·沟洫志》曰:“中国川源以百数 ,莫著于四渎 ,而河为宗。”水是生命之源,河 是文明之母,河的特性塑造了文明 的特性。“四大古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分别是由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尼罗河 、印度河 、黄河诞生哺育的 。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 ,从夏朝至北宋 ,历代王朝多在黄河流域建都 。从古代到近现代 ,黄河流域长期居于中华民族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的地位。从国运、国脉的高度来看黄河,中华民族 的命运都与黄河 的荣枯紧密相关 ,只有把过去 、现在和未来贯通 、融通起来,才能够深刻认识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独特、独到意义。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黄河流域交流交锋交融,孕育形成了多民族长期融合发展 的中华民族 ,缔造了“万姓同根 ,万宗同源”的民族文化认同和崇尚大一统 的社会主流意识,彰显出中华民族“和为贵”“求大同” 的独特精神标识 ,也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 的文化基因 ,彰显着中华儿女文化自信的底气。

2022年4月3日 ,农历三月初三 ,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韩章云 摄

  如何认识不一样的黄河文化体系?

  中原文化、河洛文化 是地域文化 ,黄河文化是流域文化。但黄河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 ,既是流域文化,又 是民族文化、国家文化 。对于黄河文化体系,我们要从历史演进维度 、地域和合维度、地理物产维度、制度法度维度 、人文思想的维度五个方面来认识 。

  可以说 ,黄河文化体系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中生成 的思想 、制度和物产 。当然,这一复杂 的文化体系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凝聚”与“辐射”的过程。凝聚 的过程,包括以天为则、以民为本 、以史为鉴和以文载道,是一个从礼乐文明到礼法文明 的价值流变过程;而辐射 的过程 ,就是以文化人 、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和以美育人,体现了一个从中原到中部、从中部到中华 、从中华到中国 的空间展开过程 。

  也可以说 ,黄河文化体系以羲皇 、炎黄为起点 ,以长安—洛阳—开封为轴心,经历了万年奠基 、八千年起步 、六千年加速;五千年进入、四千年过渡、三千年巩固;两千年转折 、一千年转移、二百年转型 ,既一脉相承又一波三折的演变历程。

山西永济 ,空中俯瞰结冰后的黄河河床。宝成 摄

  如何认识复杂 的黄河文明体系?

  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骨骼与主体 ,记载着早期中国从部落到国家、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到天下 、转型中国从危亡到再生、创新中国从崛起到复兴 的全过程,其最大和最本质 的特点 是“不断裂”,这在世界文明史上 是独一无二 的 。

  黄河文明体现了中华文明 的复杂性结构 , 是中华民族的动力源泉。要重新解析中华文明的复杂性结构 ,就必须建立起认识和理解黄河文明体系 的思想框架 。这就要求对于文明 的认识要体系化和系统化 ,要加强对于黄河文明的多维度大空间系统化研究 。这里要重点把握黄河文化“根、源 、干 、魂 、家”的定位。

  根包括根祖 、根亲 、根系 ,源则包括地球 的起源 、生物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 ,更包括农业 的起源 、文化的起源 、文明 的起源和国家的起源 。如果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黄河文化作为根和魂 ,就 是主体和主干 。所谓家,即指发祥地 、核心区 、枢纽带,也 是指精神家园、心灵故乡 。

  黄河文化具有强大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具有天下为公 、天人合一、为政以德 、民为邦本、任人唯贤、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 、亲仁善邻等十大中国文化基因 。正是这些思想之精华 ,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深邃 的思想创造 。

2014年7月 ,来自丹麦 、西班牙、比利时、美国、加拿大等国100名海外华裔师生踏上“寻根之旅” ,参观黄河壶口瀑布。张远 摄

  如何认识黄河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

  新时代,实现黄河文明与世界文明 的交流互鉴,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致起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的美好世界。

  从大禹治水开始 ,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 的大河文明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占有重要位置 。到了秦汉以至明清时期,在黄河流域形成了以农耕文明为主体、兼及游牧文明、海洋文明(有海无洋)的跨区域多元文明共存局面。从上古时期 ,无论是夏商周文化与西亚文化的交流,还 是东汉以后中华文化与印度文化 的交流,乃至郑和下西洋 ,黄河文明始终与世界文明处于一种正循环的状态。

山西临猗县跨黄河大桥建设工程正在紧张施工 。姜 华 摄

  从五千多年黄河文明史与西方五百年大国崛起史 的比较可以看出,“社会化大生产”必须成为黄河文明新 的发展基础 ,这就要求新时代黄河文明必须融入新发展格局 。这就要求新时代黄河学建设 ,要用核心价值凝聚人心 、汇聚民力 ,又用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努力实现个体价值与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与共同价值双循环。同时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从而有力有效地解构“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普世价值论”“西方优越论”,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书写一部从黄河出发 的全球文明史 。(完)

  作者简介:

  李庚香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研究员、博士 ,主要从事领导力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

  (文图 :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购彩大厅Welcome骗局奥迪"异味门"升级!相关部门介入调查
2023-08-28
购彩大厅Welcome充值[影展]温故知新 品味经典
2023-09-11
购彩大厅WelcomeAPP快递员误把充气娃娃当女尸 民警现场哭笑不得
2024-02-04
购彩大厅Welcome必赚方案 霸气外形 全新丰田汉兰达
2023-10-12
购彩大厅Welcome交流群2018年4大银行净赚9493亿
2023-09-14
购彩大厅Welcome技巧52本书拉开与同龄人差距
2023-12-13
购彩大厅Welcome官网平台2900-2930点是搏反弹的区域
2023-09-30
购彩大厅Welcome娱乐这5种疾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2024-01-27
购彩大厅Welcome手机版APP称丈夫出轨 想试探他的感情
2023-12-27
购彩大厅Welcomeapp下载直播课成课后服务风景线
2024-02-11
购彩大厅Welcome开奖结果跨境电商迎新政策 出口商品退运可实现“零税负”
2023-06-06
购彩大厅Welcome官网习言道|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
2023-06-03
购彩大厅Welcome登录欧洲12国组建电子竞技联盟
2023-09-06
购彩大厅Welcome规则通讯:高铁站里繁忙的“女指挥官”
2023-09-03
购彩大厅Welcome注册小马宝莉友谊的魔力小马国里的魔法表演女孩们的友谊
2023-11-30
购彩大厅Welcome平台 一周文化热点回顾 |《复联4》上映4天破20亿,破《流浪地球》记录
2024-03-02
购彩大厅Welcome官方以“福”为媒引客来 福建宁德“唱”好文旅融合交响曲
2023-07-02
购彩大厅Welcome登录百度VS头条交战史:老将战新王
2023-06-01
购彩大厅Welcome漏洞中国舰队纵横东印度洋猛烈开火
2023-12-26
购彩大厅Welcome网投“五一”假期出游安全提示
2023-11-08
购彩大厅Welcome客户端下载董藩:我不主张在收缩型城市搞振兴
2023-12-05
购彩大厅Welcome下载跟李开复董明珠是好友,他为何他人缘这么好?
2023-10-27
购彩大厅Welcome邀请码一对“毒鸳鸯”被查秒变戏精 称“吸毒为了国家”
2023-07-16
购彩大厅Welcomeapp 阿圭罗破门曼城1-0伯恩利 夺冠在望
2023-06-23
加载更多
购彩大厅Welcome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