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购彩大厅Welcome交流群|互动百科
首页>文化频道>要闻>正文

购彩大厅Welcome交流群|互动百科

来源:购彩大厅Welcome注册网2024-02-29 17:48

  

【中国这十年·焦点面对面】中国人的“文化获得感”从何而来?******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 题 :中国人 的“文化获得感”从何而来?

  ——专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

  中新社记者 王诗尧

  北京冬奥会上,倾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创意惊艳世界 ;节假日里 ,身穿汉服的年轻人们洋溢着笑脸 ,为街头增添一抹亮色 ;网络直播间中 ,“乡土艺术家”透过一部手机将家乡的非遗绝活 ,向千里之外的网友展示着……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传承中华文化 ,绝不 是简单复古,也不 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辩证取舍、推陈出新 。”十年间人们以古为新,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不断融入新时代 的发展潮流,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给国人源源不断的文化获得感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日前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说,近年来的“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诗词热” ,都是传统文化复兴 的重要标识,让年轻人对中华文化产生更深入了解 的冲动,满足自己与民族历史亲密接触的强烈愿望 。

  十年间 ,国家对文化事业始终高度重视 ,并提供大量支持 ,向中国民众分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人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素质提供良好条件 。

  十年来 ,中国新增15项世界遗产,6个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名册,6项文献遗产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15处地质公园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

  张颐武指出 ,近十年来,中国人 的文化自信提升非常显著 ,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深入人心 ,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民众对国家 的认同感增强等 。

  过去十年间 ,随着新国潮 的兴起发展 ,年轻人与传统文化 的联系愈加紧密 。故宫变身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文具、食品 、服饰等文创产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传统戏曲通过互联网 的传播焕发了新机……

资料图:故宫博物院内太和殿与水中倒影形成“镜像”。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资料图 :故宫博物院内太和殿与水中倒影形成“镜像”。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在张颐武看来 ,“新国潮”为文化提供新 的可能性,最终也会成为优质 的文化资源 。他强调:“国潮 的发展正在方兴未艾阶段 。国潮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变成新时代 的新东西 ,也就 是以古为新。这样,我们民族 的深厚根基才能够不断在老干上开新枝。”

  十年来中华文化 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更大大提升了国人 的文化自信。“中文热”席卷全球 ,努力学说中文的海外学子遍布世界各地。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阅读中文小说 、观看中国影视剧等 ,他们学习热情高涨 ,令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 的受众群体持续扩大 。

  值得注意的是 ,文化发展的成就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之中,而 是在十年间遍及城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谈及乡村文明之于中华文明的特殊意义 。他指出,“乡村文明 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 ,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 ,耕读文明 是我们的软实力 。”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向乡村延伸,扩大乡村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 。不论 是波澜壮阔 的脱贫攻坚 ,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文化都具有引领作用 。文化之于广大乡村 ,既有产业以及物质层面 的帮扶和支持 ,亦有精神上 的赋能。

  “乡村振兴与文化发展是互相扶持、互相支撑的关系。乡村振兴让中国农村焕发活力 ,让我们 的乡愁有归宿 ;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的同时 ,乡村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张颐武如是说。(完)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右)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右)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

  中新社记者:中华文化奠定了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基石。您认为国人的文化自信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十年来又有哪些提升 ?

  张颐武 :中华文化既开放又能保持主体性 , 是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家园 ,也是文化传承积淀、提供民族主心骨的力量 。

  近十年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提升有非常重大 的进展 ,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深入人心 ,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等。

  这些年来,我们经历了建党百年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这些都提振了中国人 的自信心、凝聚力,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关爱 。每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中国发展 的力量,中国 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也让中国人 的文化自信得到了提升 。

  中新社记者 :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到“让文物活起来” ;从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法律法规 的完善,到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 的健全。十年间,中国普通百姓从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有什么切实的“获得感”?

  张颐武 :国家对文化事业高度重视,并提供大量支持,向中国百姓分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百姓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素质提供了良好条件。

  像“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让文物活起来”都是国家支持 的重大项目 ,目的就 是要把“中华民族从哪来” 的问题搞清楚,让中国民众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特别 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通过大量考古发掘 ,让地下的文物和地上的文献互证,使得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基本脉络已经比较清晰。

  “让文物活起来”则 是社会给普通公众提供分享文明成果 、了解历史传承 的机会 。现在全国有6000多家博物馆,还有许多文化馆、图书馆等 ,公众分享文化成果 的机会更多了。优质文化资源的传播 ,让大家更方便地体会到了文化对自己 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建设中开展了一系列普惠的重大工程 。特别 是新冠疫情发生后 ,大家会发现通过网络贴近中华文化 、与文化对话的机会更多了。网上有丰富 的文化资源 ,5G建设扩展到农村,农民们也能更快享受到文化发展成果。

  同时 ,一系列国家文化公园 的建设 ,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以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 ,都提供了很好的文化供给。

近年来,古田持续加大对古田会议会址等革命旧址群的保护与利用,传承红色基因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资料图为2021年6月7日拍摄 的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近年来,古田持续加大对古田会议会址等革命旧址群 的保护与利用,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资料图为2021年6月7日拍摄的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诗词热”等蔚然成风 ,国潮 、国风成为新时尚 。这十年间的文化发展具有哪些特点和积极意义 ?背后原因是什么?未来还有哪些文化产业领域有成为新国潮的潜力 ?

  张颐武 :这些年来的“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诗词热” ,其实都 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标识,让年轻人对中华文化产生更深入了解的冲动 ,满足自己与民族历史亲密接触的强烈愿望。

  新文明 的创造要和传统文化紧密连接 。为了让年轻人传承传统文化更没有障碍、更容易接近,文创产品是非常好的创新亮点,许多博物馆推出 的文创产品都受到年轻人 的喜爱。另一方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节目的播出,也让“诗词热”“考古热”在日常生活里发挥了作用 。

  互联网的发展为文化交流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比如热爱汉服、热爱各种传统文化 的年轻人 ,他们通过很多网络社群来关注传统文化,这些都起到了重要 的积极作用 。

  从未来发展来看,传统文化 的传播会有很多新的局面 ,包括未来在元宇宙里传播传统文化等 。再如时尚产品领域 ,像球鞋 的设计 ,这些年来都出现大量传统文化元素 。

  许多人已经自觉把传统文化的精神融入到产品和日常生活中,这些都会为未来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坚实基础 。“新国潮”为文化提供新 的可能性,最终也会成为优质的文化资源。

  国潮 的发展正在方兴未艾阶段。国潮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宝贵遗产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变成新时代 的新东西,也就 是以古为新。这样,我们民族的深厚根基才能够不断在老干上开新枝。

  中新社记者 :近十年来 ,中国文博行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将如何创新 、发展 ,不断推陈出新 ?

  张颐武 :中国文博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一方面,一些重要的博物馆不断创新 ,比如故宫成为网红打卡地 ,故宫文创产品也非常流行;另一方面,十年来新建了很多博物馆,比如中国工艺美术馆这样 的新馆非常吸引人 ,还有一些民间博物馆也有很好的发展 。

  现在几乎每个去旅游的人,到达一地后就一定要去参观博物馆 。这样的情况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各行各业 的人参与到博物馆行业 ,例如义务讲解员等工作。博物馆收藏大量珍贵 的历史文物、文献 ,起到保护作用 ;博物馆又将这些文化瑰宝传播出去 ,起到传承作用。

图为《乾隆题“五经萃室”匾与“五经萃室记”围屏》。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图为《乾隆题“五经萃室”匾与“五经萃室记”围屏》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中新社记者 :十年来 ,中国在非遗保护与传承领域做出了哪些努力 ?未来将如何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张颐武: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人”来传承 ,它和周边 的社会环境、社区文化等紧密关联。十年来中国在非遗保护方面做出重大努力 ,可以说为全人类 的非遗保护做出巨大贡献 。

  一方面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 ,这 是文化传承非常关键 的部分 。比如现在中国有300多种传统戏曲 ,戏曲不 是文献记载 ,要靠人来传承。目前300多种戏曲都有人来传承,通过人传承下来 ,才不会让传统文化流失 。

  另一方面 ,年轻人对非遗文化 的兴趣增强了 。有关爱者 、传承者 ,文化才能够生生不息 、活到未来。未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非遗文化仍会起到非常重要 的历史作用 。

  中新社记者 :新冠疫情和防控常态化塑造了哪些国民文化生活中的新形态 ?又带来了哪些行业发展 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张颐武:新冠疫情是这几年来非常重大的事件。但在这段时间 ,我们 的文化发展也有一些非常重要 的新亮点、新趋势 。其中一个方面是互联网文化传播变得更加方便 、快捷 ,更能服务于每个个体 ,这 是疫情带来的非常重要的变化 。

  比如一些戏曲演员或 是一些县级剧团演员 ,他们都 是非常好 的非遗传承人 ,但因为疫情没办法线下演出 。通过线上传播 ,也能得到很多跨地域观众 、文化爱好者的高度认可 。互联网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 的支撑 、助力 。

  因为疫情受到冲击 的行业里,跟文化联系密切 的旅游业是其中之一 。旅游业也创造了很多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让文化传播能走得更远。比如为周边游提供很多优惠措施,对推动文旅发展做出贡献。

  现在来看 ,疫情虽然对文化发展有一定影响 ,但另一方面也 是新机遇 。当人们突破这些限制 ,便在新的领域里得到了很多新 的可能性,以及新 的发展路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右)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右)日前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文化助力脱贫攻坚在哪些方面获得了成效 ?未来,文化领域可以为乡村振兴做哪些努力?

  张颐武 :中国的脱贫攻坚是人类历史上提升和改善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文化助力 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方面,优质的电视节目现在可以通过“村村通”工程无障碍收看 ,5G 的普及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助力 。另一方面,乡镇的文化中心建设 ,对于农村的文化水平提升有重大影响 。农村人口在物质上告别贫困的同时 ,在精神上也得到了更多 的享受、升华 。所以 ,未来包括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以及博物馆的建设,都会进一步下沉到农村。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 ,国家投入了大量 的建设资源 ,令许多乡村获得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以文化特色推动乡村旅游 ,成为助力乡村振兴 的重要部分。

  其实乡村振兴与文化发展 是互相扶持 、互相支撑的关系 。乡村振兴让中国农村焕发活力,让我们 的乡愁有归宿 ;而弘扬中华文化精神 的同时 ,乡村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中新社记者 :在推动中国文化出海时,更应注重哪些方面 ?

  张颐武:十年来 ,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对于增强中国 的国际影响力,向全球传达中华民族声音都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 。过去中国文化出海往往是在精英领域或是比较小的领域传播,现在则在大众文化传播层面也有很多成功范例 。

资料图 :2021年9月7日 ,北京,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上的故宫角楼巧克力月饼吸引观众。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资料图 :2021年9月7日,北京,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展上 的故宫角楼巧克力月饼吸引观众。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比如中国网络小说 ,在全球吸引了很多爱好者;中国影视作品在非洲和东南亚等地,有非常固定的受众群体 。这些文化作品对讲好中国故事发挥了正面作用。

  未来在推动中国文化出海时 ,传统渠道仍将发挥作用 ,比如在海外华人间具有广泛影响 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将继续发挥其影响力与凝聚力 。同时可以借助新媒体力量扩大海外传播影响力 ,比如大家津津乐道的“李子柒现象” ,就 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取得的坚实成果 。

  另外,在传播中国声音 、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如何适应当地受众需求 ,令其更容易体会到中华文化魅力,我们还需要做更多努力 。

购彩大厅Welcome交流群

东西问·镇馆之宝丨唐淼 :如何从“三牺尊”窥见东西方酒器 的殊途同归?******  编者按:  国宝之美,穿越古今 ,器以载道 ,恢弘万千。每件珍稀文物背后 ,都凝聚着古人的匠心智慧,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见证着中外文明 的交流互鉴。从2023年1月11日起 ,中新社“东西问”推出“镇馆之宝”系列策划(一) ,藉专家探究文物之意涵及其背后故事。

  中新社长春1月13日电 题 :如何从“三牺尊”窥见东西方酒器的殊途同归?

  作者 唐淼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酒 ,作为一种特殊 的文化载体 ,在人类交往中发挥独特作用 。东西方酒文化源远流长,相关研究浩如烟海,然而关于酒器的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 ,酒器作为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同样历史悠久 ,而且千姿百态。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收藏着一件中国商代的酒器——兽面纹牛首尊 。从这件文物中 ,可以清晰窥见中国古代礼制的缩影和世界文明进程中 的酒文化故事。

  “三牺尊”为何特别 ?

  这件“兽面纹牛首尊”又名“三牺尊” ,为商代 的青铜器 , 是中国 的国家一级文物。中国古代由青铜制成的“尊”,特指一种侈口 、鼓腹、高圈足、形体较宽 的盛酒器 。此尊圆体造型,大敞口,鼓肩 ,圆弧腹,高圈足;颈部饰三周平行凸弦纹,肩 、腹连接处等距离排列三个浮雕式牛首,每两个牛首间各饰一幅以卷云状扉棱为中心的小兽面纹,肩部上下各饰一周圆圈纹以作横向分隔 ;腹上部分饰一周夔龙纹 ,下部饰连体兽面纹 ,兽面圆睛突出 ,双角作S形,末端内卷 ;圈足上部饰两周平行凸弦纹和三个大十字形镂孔,下部为三组尾巴上卷 的小兽面纹 。这件尊的纹饰特别繁复,主要以三只牛首为主题布局纹饰 ,为商代晚期流行 的风格。

三牺尊。受访者供图

  商周时期,王公贵族在大型活动中普遍使用牛、羊等牲畜,并以青铜器盛酒置于活动场所之中完成仪式,根据社会等级 的高低采用对应 的器具和规模,进而形成庞大而规制 的礼制系统。《国语·鲁语上》记载:“赐女土地 ,质之以牺牲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载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上述文献所载 的“牺牲” ,特指供盟誓 、宴享用的牲畜 。现代意义 的“牺牲”一词也源于此,经衍生后多作动词用 ,意为一种具有高尚意义 的奉献行为 。正因如此,这件精美 的青铜盛酒器也根据其独具特色的三个牛首装饰 ,被定名为“三牺尊”。

  诸多酒器种类之中 ,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风格和样式。这件“三牺尊”所呈现的造型和装饰特征,充分体现了商代晚期 的风格 ,具有断代意义。青铜器纹饰既可作为判断器物时代 的依据,也折射出彼时人群 的精神内涵 ,以活牲作为祭品 ,将盛祭祀用酒 的尊饰以兽形纹饰 ,很大程度上应 是商人对神明忠诚的一种表达。

三牺尊局部 。受访者供图

  青铜尊作为商周时期的大中型盛酒器,是一种典型的礼器 ,在祭祀或宴饮中常常与青铜爵 、斝等盛酒器搭配使用 ,而在墓葬中作为随葬品又常与青铜卣或方彝等盛酒器伴生共出 。依《周礼》所记,尊有六种 :牺尊、象尊、著尊、壶尊 、太尊、山尊。六尊之中,最华美的就 是牺尊。目睹“三牺尊”的细节 ,了解它 的来历,仿佛跟随殷商时期的祖先穿越回酒文化兴盛的中国传统礼制社会。

  酒器如何产生?

  从文明起源的视角回溯 ,史前的中国是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祥并壮大 的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 的考古证据充分表明 ,因农业日渐发达而产生 的粮食贮藏现象已出现 。温湿度变化致使粮食发酵后呈现特殊口感 ,被先人的味蕾定义为一种美味的饮品 ,于 是酿制酒应运而生 。

  此后 ,饮酒时的味觉体验和精神愉悦,使酿制酒逐渐成为夏商周时期部落首领和王公贵族的生活必需品。尤其到商周时期 ,社会等级和阶层已经固化 ,礼制成为维系社会秩序 的普遍标准 ,青铜酒器也成为祭祀、宴饮、战争等重要事件的仪式表征 。

  中国历代酒器以青铜器 、漆器和瓷器闻名 ,大多成套出现,其中最典型 的就 是商周时期 的青铜酒器 。除今天所见 的“三牺尊”外,青铜酒器中煮酒器、饮酒器、贮酒器一应俱全 ,还出现了较为奇特的被称为“兕觥”的角形饮酒器。

商代龙纹兕觥 。张云 摄

  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公元前2000多年形成,历经夏 、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代结束 ,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商周以后,酒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绵延至今 。随着制酒业发展和中西方文化交流 ,除谷物酿制酒之外 ,中国后来也出现了葡萄酒、蒸馏酒 、啤酒等类别 ,造型和功能各异 的酒器更是层出不穷,成为酒文化 的重要物化载体。

  不仅中国酒器源远流长 ,古代西方 的酒器也颇有历史可考 。在西方 ,覆盖地中海沿岸大部的古希腊地区率先继承了古老 的葡萄种植技术和酿酒工艺。与以农业为基础的古代中国相比,该地不适于种植谷物 ,但独特 的气候却为其创造了得天独厚 的葡萄种植条件。由于古希腊文明超强的交流与影响力 ,葡萄酒文化逐渐传播至欧洲内陆地区 ,进而成为西方酒文化 的主流 。

  相对于古代中国的“三牺尊”和角形“兕觥”时代,古希腊同时期也出现了角形“来通杯”,从陶制、兽角制到金属制,“来通杯”被长期沿用 、广泛传播,从作为宗教祭祀的祭器逐渐演变为宴饮葡萄酒 的酒器 。地处北非 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时期(约公元前1479年至公元前1425年)出现了最早 的玻璃容器 ,后来随着玻璃制法的成熟和普及 ,玻璃器皿在西方被更广泛地用于盛酒。

  东西方酒器有何文化溯源 ?

  以牛、羊等动物形态支撑杯身造型 的“来通杯”与中国 的“兕觥”虽有相似 ,但在文化根源上迥然不同,分别代表了中国和西方的两种传统 。

    古希腊酒杯。视觉中国 供图

  关于酒 的源起 ,中国古史《战国策》有载 ,“昔者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 ,进之禹。”文献中的仪狄成为酒的发明者 , 是为“人造” ;希腊神话中则流传酒神狄奥尼索斯担任葡萄种植者 的守护神一职,是为“神造”。

  从东西方酒器的使用习俗来看 ,传统 的东方酒器更讲究配套使用 ,主要用于盛装粮食酒,饮酒时关注的 是人,酒 的自然属性被淡化,社会功能被提升 ;西方玻璃酒器则追求透明 ,以便观察葡萄酒 的成色及品质,注重喝什么酒应用什么酒具,甚至每一种酒都有其固定杯型,此外对酒自身口味 的感受也尤为强烈 。

  近现代以来,在工业化、全球化 的浪潮下 ,西方生产的工业品大量涌入中国,这对中国酒器发展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玻璃制品越发受欢迎 。随着世界文明不断向前演进和东西文化 的相互影响 ,酒器制作工艺也不断发展变化,进而形成了璀璨瑰丽 的各类造型。

  从这件商代“三牺尊”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历程,可以进一步了解,酒器不仅能反映风俗习惯 ,更能投射出人群 的社会秩序 、文化观念 、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意识领域的规律。随着文化交流与融合 ,东西方酒器也日渐趋同, 是为殊途同归。正 是人类文明的多地起源与交流互鉴,才使我们能享受如此丰厚的物质文明成果 ,感受如此丰富 的精神世界,并为构建相互包容 、和谐共生 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完)

  受访者简介:

  唐淼,1980年生人,现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副院长、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吉林省文物局重大项目咨询专家。研究领域为先秦两汉中国北方考古、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7部,主持策划博物馆陈列展览10余项 ,编写文物保护规划 、文物影响评估报告技术文本10余部 ,主持或参与科研类项目60余项。

  (文图 :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推荐阅读
购彩大厅Welcome漏洞对话同一地点3次救轻生者司机
2023-11-09
购彩大厅Welcome软件悲痛!星际争霸2中国首个世界冠军刘...
2024-03-11
购彩大厅Welcome官方网站同筑生态文明之基 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2024-03-11
购彩大厅Welcome充值斯里兰卡爆炸后 禁止女性遮盖面部
2024-01-17
购彩大厅Welcomeapp下载《Baba Is You》喜提外媒9分高评
2024-01-31
购彩大厅Welcome官网平台格调样板间:想要比苏大强躺得还舒服
2023-10-22
购彩大厅Welcome网址内蒙古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邢云被开除党籍(图)
2023-06-14
购彩大厅Welcome技巧 老北京人说“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是什么意思
2023-10-24
购彩大厅Welcome论坛拍出引爆朋友圈的照片
2023-12-17
购彩大厅Welcome平台加码拱火 美国首次准备向乌克兰提供远程火箭弹
2023-11-26
购彩大厅Welcome娱乐30日视频播2场NBA季后赛:76人vs猛龙 开拓者vs掘金
2023-09-07
购彩大厅Welcome客户端海拔4600米世界第一热泉
2023-07-10
购彩大厅Welcome登录魔术师表演毫无破绽 看不出他竟是盲人
2024-02-11
购彩大厅Welcome官网网址中国茶馆的发展简史:社会的一个窗口和缩影
2023-12-07
购彩大厅Welcome手机版APP2018-10-21 期加油向未来 第3季丁俊晖挑战花式打法秀呆撒贝宁知识科普
2023-07-15
购彩大厅Welcome下载app2018-10-19 期亲爱的客栈王珂被烫到尖叫,刘涛狂笑嘉宾:刘涛 王珂 王鹤棣
2023-07-09
购彩大厅Welcome投注 联化科技:公司已按计划完成募集资金项目建设
2024-01-08
购彩大厅Welcome返点磁存储材料新技术 可提升信息存储速度和密度
2024-01-01
购彩大厅Welcome手机版对标Apple Arcade?三星申请“PlayGalaxy Link”商标
2023-12-29
购彩大厅Welcome下载“嫦娥”和“玉兔”刚睡醒,就被网友的脑洞评论刷了屏
2023-11-07
购彩大厅Welcome邀请码 MyndVR 2.0将VR带给老年人
2023-11-15
购彩大厅Welcome网投唐艺昕撇下男友张若昀,与张一山相约深夜档看大片
2023-09-07
购彩大厅Welcome规则全被虐哭了……日本想东京干掉国乒?刘国梁一招把你安排
2023-12-01
购彩大厅Welcome计划群《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实施 给“二房东”戴“紧箍咒”
2023-06-13
加载更多
购彩大厅Welcome地图